(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朱永彤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景正华)10月20日,江苏省民政厅、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医疗保障局、新华日报社召开发布会。会上,省民政厅副厅长邱泽森发布《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年)》。
报告介绍了截至2024年底的全省人口老龄化数据信息,从老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人健康福祉、银发经济发展、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等方面总结了全省老龄事业发展成果,并集录了“幸福老年在身边”全媒体新闻行动专题报道和2024年省老年精神关爱项目成果等内容。
邱泽森介绍,2024年全省人口老龄化进展呈现出常住人口首次零增长、老年人口增量略有回调、出生人口数小幅回升、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依然相对年轻等几个特点。截至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与2023年末持平,首次零增长;出生人口42.6万人,比2023年增加1.7万人,自2016年以来首次回升。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1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5%,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594万人,占比18.7%,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其中,全省60—64岁老年人口581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5万人,占老年人口增量的75.6%。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25.42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5.29%。高龄长寿老年人越来越多,全省百岁老人达8811人,较上年增加128人。老年人文化程度为高中(含技校/中专)及以上的比例为15.87%,较10年前提高了4.5个百分点,蕴藏着丰富的“第二次人口红利”,日益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者。
邱泽森指出,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老龄工作高度重视,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统筹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省老龄委调整为省委议事协调机构序列,是全国首个由党委领导的高规格省级老龄议事协调机构。省政府出台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结合我省银发经济发展基础和现实需求,重点推动老年产品制造业、养老服务业、抗衰老产业3个领域10个方向加快发展,加速布局银发经济。全省13个设区市长护险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已超6344万人,全国最多。在全国首创养老护理职称制度,成为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突破。
会上,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顾新东介绍了“幸福老年在身边”新闻全媒体行动工作情况。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发展江苏老年教育”“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普法宣传”“完善适老出行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养结合工作”“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