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年 黑鸢5号如期回宁过冬


(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在南京,等待一只鸟的归来,已经成为秋天的一场约定。记者从南京红山森林公园获悉,黑鸢5号已经如期而至,平安飞回了南京。连续3年回到南京过冬,黑鸢5号带给我们如老友重逢般的踏实和温暖。

选择最短路线归来,经验值拉满!

对比去年那条让人心跳漏拍的“韩国跨海新航线”,黑鸢5号今年南下的飞行路线与2023年保持一致,再次选择了由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穿越渤海海峡。这也是跨海距离最短的一条路线。黑鸢5号挑选了一条最熟悉、最省力的路线。

就在今年春天,黑鸢5号北上之时,它就选择了和去年北上一模一样的飞行路线。从初出茅庐到熟稔路径,黑鸢5号已经经验满满了!

它究竟是“他”还是“她”?即将揭晓

3年来,黑鸢5号飞跃山海,成为我们牵挂的“小勇士”,它究竟是“他”还是“她”?始终是个谜题。红山森林动物园相关人士表示,由于在项目初期未能为5号进行性别检测,这个疑惑一直留在大家心里。但这个谜题,正在被一种更宏大、更细致的协作方式慢慢解开。

今年,南京红山动物园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通过分析定位数据,团队成功找到了黑鸢1号和黑鸢6号的巢穴,并启动了 “专题记录”,用摄像机持续记录巢内的一举一动。镜头之下,繁殖规律清晰可见。一对繁殖黑鸢合作育幼,其中一只个体几乎长时间安静地守护着雏鸟;而另一只黑鸢则频繁地外出捕食、来回奔波。

如何才能知道,谁是父亲,谁是母亲?答案来自救护中心里的一对无法放归的黑鸢。在圈养环境下,通过长期观察,黑鸢在繁殖期间的行为模式是雌性黑鸢承担主要的孵卵和育雏工作,绝大部分时间“趴窝”守护;而雄性黑鸢,则是勤劳的“供应者”,负责在巢周边活动、捕食。

通过雌雄黑鸢在繁殖期的行为密码,再回看黑鸢5号在北方繁殖地的轨迹数据——它的活动范围、移动频率和驻巢时间……答案正在呼之欲出。然而,科学需要最终的确认。研究团队将依据这些行为证据,为黑鸢5号的性别作出推断。

通过圈养与野外的结合,人们在认识黑鸢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小步。南京是黑鸢最多的城市,白天在长江边上觅食,晚上在老山睡觉,黑鸢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城市中。随着对它们了解的增多,也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守护在南京上空的黑鸢。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起增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