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串起“鲜”味共富链


(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报道组 方晓璐 通讯员 徐哲明) 10月20日,在开化县池淮镇滩头村的太秋甜柿种植基地,果农们正将采摘的甜柿送入崭新的气调保鲜库。“通过这个高科技冷库,我们的甜柿能保鲜半年,身价也会提高!”基地负责人毛威标说,“有了冷库,收获季的时候我们就能放心大胆地收农户和村集体的甜柿,大家一起多挣钱,干起来更有劲儿了。”

  去年以来,开化县农业农村局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各级财政资金近4000万元,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各类冷链仓储设施。通过“政校企”协作模式,与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技术转化通道,为冷链项目提供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的全链条服务,打通冷链物流的“最先一公里”。

  太秋甜柿基地冷链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库容600多立方米,共有5个冷库,可同时储存30万公斤甜柿。通过精准调节库内氧气浓度、控制温度锁住鲜味,将甜柿的最佳赏味期从原来的45天延长至150天,口感和营养接近刚采摘时的状态。

  毛威标说,有了冷库,甜柿可错峰销售,到春节时价格上涨,预计今年销售总额将上涨超过100%。此外,非生产季的冷库空间还能出租给周边村集体、农户储存小香薯等农产品。

  在10公里外的池淮镇航头村,开化新迈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腊肉加工车间也用上了冷链设施。在浙江农林大学技术团队的指导下,投资110多万元的腊肉冷库于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有了冷链设施,公司的生产模式从传统的自然风干工艺转变为温湿度精准调控的现代仓储模式。这使得腊肉生产不再受季节限制,生产周期延长,储存时间增加,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公司负责人方乐民介绍,“有了冷链设施的加持,公司生产的腊肉和香肠成功获得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将从江浙沪的各大酒店走进全国各地的商超,年产值至少提升30%。”

  去年以来开化陆续新建了20多个农产品冷链仓储基地,主要用于储存肉类、畜禽、果蔬、水产品等生鲜食品,总库容量近2万立方米。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支持更多的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冷链仓储设施,让更多“开化味道”增鲜又增值。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