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 高雯雯 刘玉溪
“没想到这头牛会留在这儿,挺有意思的。”近日,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以下简称红嫂家乡旅游区),来自杭州的吴女士举着手机,与院子里的“独角牛”合影,脸上满是兴奋。这头“独角牛”是热播剧《生万物》中的“明星道具”,随着剧目走红,这里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地标。
走进红嫂家乡旅游区,只见一派热闹场景,有的游客在“沂蒙红嫂煎饼铺”前排队,等着品尝剧中同款煎饼;有的游客在剧中的“宁家大院”“费家大院”漫步,回忆剧中的故事;还有旅游团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不时停下来拍照留念。
8月上旬,电视剧《生万物》在央视八套黄金档开播,首播收视率就突破了2.68%,到8月下旬全剧终,收视率仍一路攀升。红嫂家乡旅游区随之更热了,这里迎来了众多追剧的游客,其中团队游客增长尤为明显。红嫂家乡旅游区副总经理刘东介绍:“假日期间,我们继续推出‘跟着影视去旅行’活动,设计了‘和《生万物》NPC互动’等环节,推出了《火线桥》等影视小剧以及《重走支前路》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这也是团队预订量同比增长明显的原因。”
红嫂家乡旅游区的火爆,并非偶然。作为已经拍摄了450余部影视作品的“影视基地”,旅游区持续探索“影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红嫂家乡旅游区总经理袁丰坤介绍,借着《生万物》热播的东风,旅游区推出了一系列精准引流的举措,例如,复原了剧中“宁家大院”“费家大院”“封家大院”等主要场景和道具,增设了多处剧情打卡点和介绍展板,营造沉浸式游览氛围。旅游区还在核心场景处配备了专业讲解员,讲述那个年代的故事,让游客更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如何将当下的“流量红利”转化为“长尾效应”,让热播剧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对此,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已经做好了规划。“影视是入口,山水是载体,红色文化是底色。”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市场推广科科长王红燕介绍,以“跟着影视去旅行”为主题,红嫂家乡旅游区将推出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复刻《生万物》《我们的河山》等热播剧中的标志性场景,推出影视同款打卡线路,提供配套服装租赁、道具互动等服务,让游客更深入地体验剧中生活。同时将剪纸、面塑等非遗技艺融入旅游区体验工坊,推出“红嫂手作”系列文创产品,以及“红嫂煎饼制作”“军鞋纳制”等体验性项目,增加消费场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沂南不仅是红嫂家乡,还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厚重的民俗历史。近年来,全县放大“红绿古泉”资源优势,先后建成竹泉村、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朱家林、智圣汤泉等A级旅游区15家。今年1月—8月,全县重点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9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3%。
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金静说:“接下来,我们将联合红嫂家乡旅游区和周边的竹泉村、智圣汤泉等旅游景区,推出‘影视+乡村民宿’‘影视+温泉康养’联票产品,吸引游客体验更多乡村特色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讲好沂蒙乡村故事,深化‘红色+影视+乡村’模式,构建影视‘长红’生态,形成从一日游到多日游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