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艺术类课程产教融合新范式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如何突破传统课堂局限,实现与行业真实需求的对接,成为亟待探索的课题。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积极探索以“模拟公司”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逐步在艺术类课程中推广应用,通过构建高度仿真的市场环境与工作流程,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成为产教融合落地的有效路径。

构建“教学公司”,推动课堂革命。学校“模拟公司”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将真实的企业运营机制引入课堂。学生不再以个人为单位完成作业,而是组建3至5人的“模拟公司”或项目组。这一过程有效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将课堂转变为“创意工坊”或“设计工作室”。教师也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项目顾问、行业导师和过程督导。

融入市场机制,强化综合素养。为增强教学过程的真实感和挑战性,学校采用“模拟公司”模式引入虚拟货币或积分奖励机制。公司通过竞标获得项目“订单”,依据完成质量、沟通效率、团队协作等指标获得“收入”,最终换算为课程成绩。这种“以经营成果论绩效”的评价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其成本意识、契约精神和市场竞争意识。

深化产教融合,对接行业标准。学校“模拟公司”教学法的生命力,源于与产业需求的深度绑定。课程内容设计与项目选择均来源于行业真实案例,使学生直面市场反馈。学校坚持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学生作品不再是停留在纸面的习作,而是具备应用价值的准产品。这一模式化解传统艺术教学中“重表现轻沟通、重艺术轻市场”的倾向,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设计流程对接,为学生未来就业或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采用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的“模拟公司”教学法,依托项目驱动,在真实职业情境中成功弥合了理论与实践的断层。该模式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方面成效显著,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艺术人才注入持续动力。

(马 俊)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