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AI如何帮助城市变得更聪明?


  从建筑产业到城市治理,从交通管理到乡村规划……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渗透到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在广东,人工智能不仅提升产业效率,更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转型。随着技术持续迭代和应用场景拓展,AI将为人们构建更加智能、绿色、安全的城市与产业新生态。

构建“智能匹配+信用赋能”的劳务生态体系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深陷“工人闲置与用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传统劳务生态面临着匹配低效、劳资双方互信基础薄弱、合规难保障等痛点。

  为响应“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及实名制管理要求,穗建科技推出“建工一号·劳务数字大厅”平台,创新构建“智能匹配+信用赋能”的劳务生态体系。该平台可通过AI智能匹配引擎应用智能推荐算法,深度分析由工种技能标签库构建的“工人/班组画像”与“项目需求画像”,有效缓解“区域性用工荒”与“局部性工人闲置”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平台还开发了建筑业首个基于AI大模型的班组/工人信用评价系统,持续学习并分析历史作业数据;同时,AI技术渗透于“招-派-管-结”全链条,重塑建筑用工市场新生态。

  经过持续优化迭代,“建工一号·劳务数字大厅”已覆盖全国1300余个项目,注册专业分包及劳务分包单位960余家,作业工人超50万人,优质班组2万余个。

优化工程设计实现节能减排

  聚焦建设项目降低工程造价和节能减排,众图科技自主研发的AI精益投资优化系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实现了建筑工程结构的轻量化设计。该系统核心技术采用系统优化+知识图谱+机器学习,通过整合分析大量项目基础信息数据、设计模型数据、行业国家/地方规范以及工程师知识图谱和经验图谱,利用综合智能体优化结构材料用量,从而提升结构设计水平。

  AI精益投资优化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超270米地标商业建筑、复杂多变的政府文旅项目、投资超50亿的高科技生产基地以及工业厂房等工程。迄今优化项目建筑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综合成本优化率在5%-15%。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降低建材用量间接实现碳减排约26万吨。

打造城市安全“智慧大脑”

  致力于打造城市安全“智慧大脑”,实现城市风险管理精细化、精准化,广东潮庭集团以数字赋能为抓手,打造了粤消安·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该系统融合了智能算法与边缘计算技术,以城市安全消防大模型为核心,构建了“多模态感知-动态分析-智能处置”的一体化技术架构,形成火灾风险预防性防控体系。通过物联网实时感知环境、设备状态,结合气象、经济等多维核心因子建立动态评估模型,持续分析潜在风险。

  系统自动生成分级预警信号,在隐患演变为灾害前触发干预机制,配套专业服务形成“监测-分析-处置”全链条预防模式。该体系将消防管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控,从源头降低火灾发生概率,为城市安全构建数字防护网,重塑“防患于未燃”的现代消防治理价值。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效能

  AI如何让公共交通出行更方便?

  以广州黄沙公交站场为例,交通站场中心通过加装一系列智能化设备,对接停车收费系统、公交自动发排班系统,加强数据采集、治理和分析应用,改变原有人工值守提醒“穿行走动”候乘市民的方式,降低站场管理难度;通过雷达测速解决依赖人工手持设备测速,无法实时掌握公交车辆“超速监管”的痛点,实现从传统的“人管人”到“信息化设备管人”的转变,提高了公交站场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

  此外,交通站场中心还深入研究利用公交站场已投运的道闸设备,通过车牌识别技术与道闸设备开关闸联动的方式,在27个公交站场上线“畅停捷泊”小程序,实现了车辆进出场管理的智能化、收费的自动化。

AIGC创意设计让乡村更美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的推进,乡村规划设计需求激增,传统人工建模方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要求,智能化工具的引入成为必然。然而,现有通用大模型存在提示词专业性不足、出图质量不稳定、难以精准契合乡村场景等问题。

  为此,粤规院科技集团结合海量乡村调研图片、经典案例及专业设计经验,研发了乡村风貌设计专业大模型并建设了AIGC创意设计平台,平台提供基础创作、设计场景和灵感集市三大功能模块,支持文/图生图、局部编辑及场景化设计,兼具社区分享功能,有效提升乡村规划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出图质量。

  模型及平台自2024年10月上线以来,累计服务用户超过2万人次,生成图像数量达9000余张,为清远、河源等多个地市的典型村、典型镇建设规划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持。

  (记者 许宁宁 昌道励)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