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黄琛琛 文/图
赣江奔涌,文脉绵长。111家孺子书房氤氲满城书香,一群群因“志”而行、因“愿”而动的人们穿梭其间,或躬身协助读者取书,或悄悄整理书架,或耐心引导初次来访的读者,用灿烂笑容和贴心服务诠释着“书香南昌”的温度,让志愿红与书卷香交织,勾勒出英雄城向上向善的精神图谱。
志愿初心 续写故事
当静谧书房遇见志愿初心,一段润物无声的文化传递,在城市一隅上演。
“您好,请问需要找哪本书?”在孺子书房市民文化分馆,馆长胡茜身着工作服,微笑着为读者引导方向,顺着她手指的书柜方向,方大爷顺利找到所需书籍,连连向她道谢。“第一次走进这里,是去年春节过后,那时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复习功课。”胡茜告诉记者,没想到这里会成为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因为这里离家近,起初我只是偶尔来看看书,后来渐渐被这里的氛围所吸引,也会帮着其他志愿者整理书籍,为不会使用借阅机的读者解决‘小麻烦’。”胡茜回忆道。
从那以后,胡茜来书房的次数越来越多。她不仅常常出现,还会提前询问近期的活动安排,主动帮忙布置现场、整理书籍。大学毕业面临择业时,她偶然看到了一则孺子书房招募馆长的启事——那一刻,原本平静的内心漾起了涟漪。
经过层层选拔,胡茜顺利成为孺子书房市民文化分馆的馆长。“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既激动又忐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份对书房的热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如今,胡茜担任馆长已有半年时间,“融入运营队伍当中,让我对这份‘文化服务’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偶尔驻足的读者,到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再到如今的馆长,她与孺子书房的故事,还在继续……
青春热血 双向奔赴
日前,在孺子书房环湖路分馆,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爱行天下慈善志愿服务队的5名志愿者化身“文化引路人”,以声情并茂的讲述、妙趣横生的互动,在孺子书房开展“花木兰绘本+英雄宝剑”孺子绘本系列主题活动,用经典滋养童心,以匠心传承文脉。
当天,志愿者张祥芬陪伴孺子书房小读者裁剪卡纸,让孩子们畅享创作的喜悦,“志愿活动不只是付出,更是收获满满的双向奔赴,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也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感。”张祥芬说。
自孺子书房开放以来,这样的场景日渐多了起来,一支支充满活力的青年志愿队伍与孺子书房结下不解之缘,成为书房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孺子书房让每个喜欢阅读的人,都能寻到一方宁静,是真正贴近百姓生活的精神栖息地,我们希望这里不仅充满墨香,更溢满人情暖意。”江西省慈善总会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谢薛琴告诉记者,为了让不同群体都能在书房中获得便利与关怀,让志愿服务成为连接书房与读者的温情纽带,他们牵头组织了华东交通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10余支大学生志愿分队,在全市10余所孺子书房分馆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用青春力量为孺子书房注入更多活力。
当数百名“志愿红”用青春热血浇灌阅读之花,南昌的书香里便酿出了最暖的人情味。“孩子特别喜欢去孺子书房,每次回来都开心地讲起志愿者哥哥姐姐。有一次手工活动结束后,她主动把自己的画送给了志愿者表达谢意。看着孩子在书香中成长,还学会了感恩,我真的特别欣慰。”读者汪萍表示。
少年实践 成长注脚
翻开这个暑期的志愿服务记录,“成长”是最鲜明的注脚。
为充分发挥孺子书房的文化教育功能,打造优质的阅读与学习环境,倡导志愿服务理念,今年暑假期间,全市各孺子书房招募了一批“少年馆长”,他们躬身实践,用真诚服务传递温暖,更在孺子书房的志愿服务点滴中,刻下了属于自己的深刻成长印记。
前几天刚领到优秀“少年馆长”证书的席煜晅,脸上满是自豪。“拿到证书的那一刻,我脑海中闪过的并不是‘优秀’二字,而是这个暑假在孺子书房的每一天。”席煜晅告诉记者,他在孺子书房金沙公园分馆“上岗”时,为了尽快熟悉工作,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跟着馆长学习图书分类规则、维持书房秩序、参与组织阅读活动……“第一次提醒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静时,我还有些紧张。现在即使面对陌生读者,也能从容大方地沟通了。”席煜晅说,这段志愿服务经历让他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这个暑期,像席煜晅这样的“少年馆长”还有很多,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责任,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学会了担当、收获了成长。“‘少年馆长’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很多读者家长的关注,报名人数有两百多名,其中78人圆满完成服务周期时长,获得文化志愿打卡证明,23人表现优异,获得优秀少年馆长表彰。”孺子书房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活动不仅是对孺子书房文化服务的有力支撑,更为青少年搭建了一堂“行走的成长课”。
“孺子书房不仅有书香,更有志愿者递来的一个问候、一次帮助、一个微笑,让整座城市成了一本温暖的‘立体书’。”读者万玲玲称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