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彩云行丨普洱思茅:数字技术深植乡村沃土 网络安全守护产业发展


思茅区高原特色野生蔬菜现代化生产示范园(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思茅区高原特色野生蔬菜现代化生产示范园(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9月19日,“网络安全彩云行”媒体采访活动来到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村的田野间,了解数字乡村、建设情况。放眼望去,百亩高原特色野生蔬菜现代化生产示范园里,连片作物长势喜人。

采收甜菜(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采收甜菜(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以往藏在山野间的野生蔬菜,如今已在这里实现智慧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作为野菜规模化种植的“试验田”,这里集中培育了甜菜、枸杞叶、野苦瓜、红香椿、水蕨菜、臭菜、苦子果等七个主导品种,同时引入“智慧云农”平台,推动野生蔬菜生产向优质高效转型,让数字技术成为乡村农业“数智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智慧云农”苗情监测站(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智慧云农”苗情监测站(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为推动高原特色野生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普洱市公司与思茅区农业农村局合作,在示范园内搭建了气象环境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站、可视化农情监测站及农作物长势监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等现代设备,对野生蔬菜的土壤墒情、生长环境、农作物长势、虫情及园区气象等进行数据监测。”普洱市公司政企部经理李敏介绍,示范园通过5G、物联网、大数据、AI传感技术将农情数据实时回传到智慧云农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后,实现对野生蔬菜环境、特性等全程精准掌控,为种植、管理进行精准指导,降低了管理成本。

“智慧云农”平台后台农情数据(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智慧云农”平台后台农情数据(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李敏介绍,依托中国联通自研的“联通云”底座,示范园智慧系统通过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平台本身安全级别高。同时配置了租户级安全产品,并纳入中国联通常态化远程安全检查,通过网络安全有效性检查、漏洞扫描,渗透测试,攻防演练等方式提高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云平台放置于中国联通自有产权的、运营商保障级别的机房,符合国际T3+标准,双路市电保护、防尘抗震等级高,机房出入按照密码三级进行建设,由中国联通自有人员进行维护巡检,提高了示范园智慧系统的安全性。

示范园里种植的野苦瓜(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示范园里种植的野苦瓜(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在推动野菜智慧化、规模化种植的同时,思茅区充分保护、开发种质资源,目前,示范园内的种质资源圃已收录羊蹄甲、木姜子、沙棘、余甘果、南非叶等62个思茅本地特色野菜品种。“种质资源圃不仅是野生蔬菜的‘基因库’,更是推动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的核心。”思茅区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工作站站长刘建培介绍,面对野菜人工种植广阔的市场前景,思茅区将以示范园为典型,总结提炼“品种引试、良种繁育及高产栽培”等野菜种植经验和技术,把野菜生产引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打造具有思茅特色的野菜品牌,让思茅野菜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完)(罗春明 高晨晨)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