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亚洲最大的地下单体铁矿——马城铁矿顺利投产,多项采选矿工艺国内首创或国内第一,“铁矿经济发展新版图”在滦南正缓缓展开;蒙牛乳业创新节约利用土地,在滦南实现“不增加一寸土地,产能翻三倍”;唐山华纤科技以“硬核科技”开辟新赛道;玖龙纸业以“浆纸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深度融入县域绿色产业体系,成为滦南县构建“无废城市”与低碳产业集群的关键参与者;方舟实业两台40吨33米门座式起重机打破南方企业垄断,开启了唐山海洋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新纪元……

十五载砥砺奋进,滦南县扎实践行“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政治使命,以创新为引领,以协调为标尺,以绿色为基调,以开放为路径,以共享为宗旨,全方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谱写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重塑产业版图

15年来,滦南县锚定“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目标,产业版图实现历史性重塑。

传统根基焕新升级。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再向“创造”跃升,在全国最大钢锹生产和出口基地——滦南县宋道口镇,传统制造企业钢锹产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技术升级革新为驱动,不断焕新升级,完成了一次次华丽蜕变。燕南、腾飞、舒适等10家企业设立研发团队,舒适五金等企业率先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积极推动钢锹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现已拥有多台自动化设备,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含量显著提升。目前,该县各钢锹企业共申请专利1200余项,设计开发新产品300余种,完成了水洗工艺、盐浴淬火等新工艺30余项,钢锹生产工艺及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如今,滦南钢锹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85%,占全国出口份额的90%以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同比增长10.2%。

新兴力量强势崛起。正兴电子衡器专注智能化称重设备,年产各种电子衡器6万余台,拥有专利20余项,产品出口俄罗斯、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华纤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生产设备突破了传统陶瓷纤维制品规模化生产瓶颈,被认定为“国际领先”。以科技创新为突破点,滦南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新增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6家。截至2024年底,该县特色产业“领跑者”企业达6家,高新技术企业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56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4家,其中省级创新平台9家。

滦南县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8%。放宽市场准入激发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县经营主体新增3031户。

■ 精准发力,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今年“五一”,“鲜活滦南 精彩非凡”的灯箱广告点亮北京站、唐山站,“滦南·水产河鲀”“滦南·大米”“滦南·净菜”加速融入京津冀高端市场。2014年以来,滦南县坚决贯彻中央、省、市相关决策部署,紧扣“循环经济示范区、绿色产品供应地、生态宜居健康城”定位,高质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打造京津供应基地。滦南县天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7家企业参加河北净菜进京“六进”活动。作为京津冀重要果菜供应基地,滦南县拥有“中国绿色生态蔬菜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双名片。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1.76万亩,年产量159.3万吨;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2.47万亩,年产量59.75万吨。2024年净菜进京销售量达12.81万吨,销售额8.84亿元,占蔬菜年产量的8.04%。

借势培育新质生产力。唐山华纤科技与中建研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建研——华纤建筑工业化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在北京“双招双引”推介会上,董氏集团装配式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等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39亿元。滦南县与中国科学院、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家知名机构开展点对点科研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转化为滦南县域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

加快嘴东片区产业聚集。滦南县致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服务雄安新区新高地,依托嘴东港池及建设用地优势,深化与北京和雄安新区对接,推进产业协作、技术创新、港口物流等多领域合作。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及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科技成果转化和配套加工制造基地。坚持港产融合发展,重点推进低空经济、临港物流、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培育海水综合利用、海上风电、海洋渔业等增长点。统筹湿地修复、旅游开发,打造有生态、有业态、有故事、有特色的大美湿地、观鸟天堂。今年5月,该县南堡嘴东湿地成功入选河北省第二批“鸟类天堂”名单,与渤海湾区域内多个保护区形成互补,守护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

■ 城乡蝶变,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昔日“不毛之地”姚王庄镇李营村,经过8次产业结构调整,蜕变为“全国文明村”,人均纯收入达7万元;坨里镇瑞中景火龙果种植基地年产火龙果3.6万公斤,产值150万元,“南果北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扒齿港镇创新“公司+农户”模式,推动奶牛养殖向肉牛养殖转型,成功打开唐山黑牛销售市场,产业富民路越走越宽……

滦南县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耕地保护,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盐碱地4万亩,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8%。青河沿果菜批发市场通过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复核,获评“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1个、“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2个。安各庄镇番茄斩获全省高品质番茄大赛最高奖项。推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农膜回收率达95%,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90%。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全市领先,规上农业加工企业总数居全市第二。

■ 民生厚实,暖心工程筑牢幸福根基

今年5月23日,滦南县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去年9月,该县被河北省确定为“选树低彩礼乡镇探索县域”。如今的滦南街道,曾经贴满小广告的墙面早已被文化长廊取代;曾经杂乱的“蜘蛛网”线缆和“空中飞线”变身“风景线”。李营村村民自发组建环境卫生监督队,户户争挂“文明家庭”牌匾。“环境美了,人心更齐了!”村民们道出了文明创建工作的真谛。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幼教普及普惠,义务教育均衡优质,高考强基段上段率全市同类县第二,职普融通单招上段率100%。

医疗服务水平领先。健康滦南建设位居省市前列,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全市领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全市第一。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0余家,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托起暖暖“夕阳红”。

滦南县改造提升17个老旧小区,植入智能门禁、充电集群、AI安防等,构建“15分钟智慧生活圈”;2024年实施城市更新项目44个;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总里程1120公里,获评“河北省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打造美丽庭院1.06万户,精品庭院2648户,省级和美乡村30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区强制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均达100%;2024年新增绿地9818平方米,“秋韵园”获评省级口袋公园;450户特殊困难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安全指数提升70%……一项项“民生套餐”,转化为一份份可感、可触的幸福账单。

奋楫扬帆再出征。滦南县将继续以“闯”的精神破题开路,以“创”的劲头勇攀高峰,坚持干字当头,在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的新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的时代篇章!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