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新质生产力 资本市场“十五五”改革主线渐显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展望“十五五”时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资本市场改革将牢牢锚定“服务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命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资本动能。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上市公司规模来看,数量从2020年末的4181家上升至目前的5429家,增加1248家,其中创业板、科创板分别增加374家和494家,合计占比近70%。全市场的总市值则增加24.51万亿元。从上市公司结构来看,按照申万行业分类,电子、电力设备和通信行业的市值分别增长6.96万亿元、2.65万亿元和2.46万亿元,位居各行业前列,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壮大。

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与改革来看,“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落地并不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科创板多项改革举措先后落地,市场包容性显著上升。在资产端和资金端,则注重固本培元,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障碍,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提高市场的可投资性和吸引力。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监管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和打击惩戒违法行为的精准性也不断提升,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日益完善。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下一步,资本市场有望围绕“服务好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命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市场的包容性和吸引力,提高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

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十五五”资本市场规划专家学者座谈会上表示,“十五五”时期是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证监会将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