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 逐梦前行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纪晓贞  常丫丫

9月17日,在新疆工业学院体育馆内,“日出昆仑耀书海”造型的校徽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近2000名学子满怀憧憬,开启大学生涯第一课,深入了解这所即将和自己一同成长的高校。

“同学们,新疆工业学院的建立,是国家基于长远发展战略和南疆实际需求的重大决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新疆工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焰新目光坚定地说道,“这里将是你们成长的摇篮,是你们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梦想的舞台。要早做规划、臻于至善、自律自励,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新疆工业学院的诞生,本身就是一部“荒漠变绿洲”的奋斗史诗。在153天的时间里,全国31所高校倾力援建,学校一期工程14座建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拔地而起,1000亩荒漠披上了绿装。智能采矿工程、冶金工程、地质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新疆工业学院首批开设的16个本科专业,覆盖新能源、矿产、电子信息等领域,无不紧贴国家发展需要和南疆人才缺口,精准对接自治区与兵团优势产业方向。

这是一所为使命而生的高校。未来,学生们将徜徉于校园,在课堂上夯实理论根基;走进矿山、深入企业,在实习实践中增长才干;奔赴工作岗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奉献。

“这所学校太必要、太独特、太神奇、太不易!”从昆明理工大学前来援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勇用四个“太”形容新疆工业学院,“我们亲眼见证这片热土由荒漠变校园、由建校到办学,从零起步走上高标准发展之路,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光荣!”

“把青春种在风沙里,长出来的是担当。”新疆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孙桂香的话语温柔却充满力量,她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言辞恳切地说,“同学们,希望你们能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努力成为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好青年。”

奋进的思潮涌动,以王焰新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专家学者严谨专注的科研精神,深深感染着台下的师生。

“要主动融入时代、拥抱时代、引领时代,做新时代追梦人。”当王焰新院士说出这句话时,体育馆内响起热烈掌声,学子们的眼神更加坚定。

“王院士的授课让我更清晰地明确了未来四年学什么、怎么学、学成以后做什么。”新能源与矿业学院智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解家国说,“我们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脚踏实地,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

“我们就像一棵棵胡杨幼苗,在这里努力汲取知识的雨露。”自然资源科技学院地质学专业学生伊丽姆努尔·依迪热斯巴克,来自距离学校仅20公里的和田县巴格其镇,在她看来,这所新建的学校处处焕发着新生机,孕育着

这所崭新的学府,正在沙海中开辟一条通向未来的知识之河,年轻的学子们将融入这条奔涌的河流,穿越沙漠戈壁,最终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