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为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构建涉企纠纷全链条多元化解体系,青岛市莱西市工商联、莱西市人民法院联合市综治中心、企业代表、镇街商会代表,共同举办“法治润商护企筑桥”企业普法暨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推进会,针对企业代表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现场答疑。与会企业表示,会上讲解内容务实,为企业风险防范、矛盾纠纷解决提供了精准指引,切实感受到司法服务的温度与力度。
据了解,青岛市莱西市总商会调解委员会自2020年12月成立以来,累计调解案件1304起,其中法院委派1255起,自主收案49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000万元,在“商会调解基层落实年”活动中因工作突出受到表彰,在处理各类纠纷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构建坚实组织基础
据介绍,莱西市总商会调解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山东诚功(莱西)律师事务所,充分借助律师事务所的专业法律资源和人才优势,为调解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
“我们在多个基层商会设置专门调解室,在市人民法院立案服务中心设立调解工作室,实现调解、司法确认无缝衔接。建立‘法院+统战部+工商联+司法局+开发区管委会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常态化诉调对接机制,面对矛盾及时给出纠纷多元化解、快速化解和有效化解的多种方案。”莱西市工商联主要负责人表示,通过对接机制,在处理会员企业纠纷案件中,调解员根据实际情况,以多种方式展开调查,深入了解案件“症结”,促成矛盾双方沟通,讲清利弊得失,最终促成达成调解方案。
打造专业调解队伍
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是调解成功的关键。莱西市总商会调解委员会按照法治化、专业化要求,精心选拔和培养调解人员。
一方面,从全市范围内选拔思想觉悟高、法律和政策水平较强、公道正派、有较高威信的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及调解员。这些律师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把握纠纷的法律关系和关键问题,为纠纷的妥善解决提供专业指导。
另一方面,加强对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调解员参加司法局、工商联、法院等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模拟调解等多种形式,让调解员学习调解规范、掌握调解技能,不断提升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调解员能够适应日益复杂的调解工作需求。
“目前27名商会调解员,具有丰富法律知识和社会经验,能够公正、有效地进行调解工作,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组成了稳定过硬的调解员队伍。”莱西市诚功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介绍说。
完善多元调解机制
对于具备调解基础的涉企民商事案件,法院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通过立案前委派、立案后委托、诉中邀请等方式,引导当事人通过总商会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案件调解成功后,根据当事人的意愿,通过调解平台直接申请法院进行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法律效力,确保调解结果得到有效执行,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无缝对接。这一机制的建立,不仅为当事人节省了诉讼费用和时间成本,也大大缓解了法院的审判压力,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
如今在莱西市,商会调解已经成为化解企业纠纷的首选途径,70%的纠纷不出商会就能解决。某家具店与装修公司因木门质量和增项费用发生纠纷,双方争执不下,经调解双方各让一步,以5万元达成和解。
“按照传统解决途径,这起纠纷很可能要对簿公堂,耗费双方不少时间,然而这起纠纷最终通过在水集商会基层调解室的诉前调解得到解决。”水集商会基层调解员介绍说。
“莱西的实践表明,坚持把预防先行和及时化解作为防范涉企矛盾纠纷的重要抓手,助推‘枫桥经验’向民营经济领域稳步拓展,利用商会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可以有效确保纠纷化解在商会、化解在企业。”莱西市工商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