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近些年环保政策多围绕粗钢产量调控、超低排放改造、重污染天气限产等展开,对钢材价格的影响呈现短期因供应收缩或成本增加推动价格波动,长期受供需基本面制约难以形成单边涨跌趋势的特点,不同阶段政策力度和落地方式不同,影响程度也有明显差异,具体如下:
2021年:粗钢压产首年,强力推动钢价大幅上涨
2021年作为粗钢产量压减政策实施元年,政策力度与执行刚性显著,叠加多重环保管控措施,成为拉动钢价大幅波动的核心推手。具体来看:工信部明确要求当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重点压减高耗能、低环保绩效企业产能;而钢铁主产区唐山在执行全国性压产任务的基础上,还叠加了月度常态化空气管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大型活动专项管控等多重环保约束,政策密集落地显著强化市场供应收缩预期。与此同时,宏观环境与需求端变化形成共振,推动钢价全年呈现“先涨后调”的剧烈波动格局。上半年,唐山钢坯价格从年初3790元/吨的低位持续攀升,5月触及5820元/吨的年内高点,累计涨幅达2030元/吨,涨幅超 53%;下半年环保政策延续发力,9-10月钢价再度启动上涨行情,累计涨幅约500元/吨。但后续市场基本面发生转折,一方面房地产等下游需求回落,终端采购支撑不足;另一方面上游原料价格大幅暴跌,成本端支撑坍塌,双重压力下钢坯价格开启快速回调模式 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仅一个月左右时间,价格累计跌幅达1200元/吨,回调幅度显著。
2022 -2023年:产量调控趋缓,政策对钢价影响减弱
这两年政策核心转为粗钢产量“平控”,政策执行力度弱于2021年,产量变化对钢价的影响被需求疲软等因素覆盖。2022年政策要求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023 年则明确产量不超过2022年水平,两年均呈现“上半年高产量、高价格,下半年低产量、低价格”的态势。此阶段环保政策更多体现在常态化约束,比如推进超低排放改造,但多数企业已完成基础改造,新增环保成本压力较小,难以推动钢价上涨,钢价更多受下游需求低迷拖累,整体波动以弱势为主。
2024-2025年:政策聚焦结构优化与精准管控,钢价呈区间震荡态势
2024年: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电炉钢占比提升至15%等目标。不过因前期多数企业已完成基础能效改造,短期对生产端影响有限。政策对钢价基本面影响有限,仅落地初期带动黑色系期货短时拉涨,随后便随需求及其他宏观政策变化而变化。
2025年:上半年,粗钢压减相关政策消息持续释放,但核心影响集中于市场预期层面,各省市暂未出台实质性落地举措。不过在市场供需调节及出口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全国粗钢产量已呈现同比逐步回落的态势。而入秋以来,京津冀晋豫等北方钢铁核心区域密集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且呈现跨区域协同联动特征,区域供应收缩预期快速升温,触发钢价阶段性反弹。11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正式进驻鞍钢、宝武等行业龙头央企,强化了市场对供应收缩的预期,等核心品种价格从低位启动反弹。但受制于终端需求未见实质性增量,且强刺激性宏观政策尚未释放,钢价缺乏持续上涨动能,反弹后转入区间震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