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绿城南宁,阳光和煦,产业园区里机器轰鸣、产线繁忙,呈现科技引领、产业跃升的蓬勃气象。近日,2025年主流媒体看广西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采风活动走进南宁市,来自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的记者组成采风团,深入南宁市重点产业园区与龙头企业,实地探访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脉搏,切身感受南宁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蓬勃活力与坚实足迹。
链上发力 新能源产业聚势赋能
走进位于南宁东部新城伶俐工业园的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福新能源)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扑面而来的现代化生产场景,生动诠释着南宁产业发展的硬核实力。
作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宁福新能源依托多氟多公司产业基础,打造20GWh锂电池项目。2025年1至9月,宁福新能源产值14.97亿元,同比增长61.08%,预计全年产值将达到25亿元。在南宁良好的发展生态中,企业投资持续加码——计划在南宁新增投资建设年产100GWh新能源大圆柱电池项目,总投资金额达150亿元,将为南宁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5年前我们选择南宁,是一场双向奔赴;5年后我们追加投资,是发自内心的坚定选择。”宁福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张二斌感慨道,“从办公选址、人才招聘,到项目建设推进,各级领导常深入一线,还为我们配备了实体经济服务员,全程跟进解决困难。”张二斌说,更让他感到暖心的是,政府不仅做优服务保障,还积极牵线搭桥为企业“拉客户、跑市场”,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据悉,该企业计划在广西构建“材料—电芯—模组—终端—回收”全产业链生态,实现生态闭环,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
宁福新能源的加速成长,是南宁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1至9月,南宁市新能源电池产值同比增长30.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5.7%,新能源电池产业已成为南宁工业增长的核心引擎,有力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优化升级。
在东部新城六景工业园,南宁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已于2024年正式投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将南宁打造为该企业面向东盟、辐射全球的重要战略支点。
智联东盟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新生态
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工智能正成为南宁产业发展的又一张亮眼名片。在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从“AI+海洋”的仿生机器鱼到“AI+医疗”的智能舌面诊仪,从服务城市治理的空间智能体到智慧办公高效协同,该中心全方位展现了AI技术的落地成果,采风团的记者在此与对弈,尝试AI旅游拍照换装等趣味项目,沉浸式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南宁将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相结合,不仅让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还成为跨境合作的新纽带。”一位记者在体验后感慨道。
位于青秀创新中心的广西智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则展示了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展厅里,各类用于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的无人机整齐排列;在低空物流起降点,巡检无人机精准完成一键起降及巡查作业;同时,物流无人机也可在此起降,广泛应用于外卖、快递等民生领域;办公区内,技术人员正专注设计无人机灯光秀表演方案,应用场景丰富多元。
“目前,我们与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在、低空经济、数字治理和绿色科技等领域建立了相关合作机制。”广西智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志鹏介绍,作为扎根南宁的高科技企业,该企业通过技术输出、项目共建、本地化运营和人才培训等多种模式,推动人工智能与低空技术在东盟国家的农业植保、应急救灾、文化旅游等场景落地应用。
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优质产业生态的支撑。据悉,青秀创新中心持续优化构建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于一体的综合科技创新生态园,为企业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市场转化的全流程系统化支持。目前,青秀创新中心已吸引70余家低空经济和人工智能企业集群发展,成为广西低空经济科技创新的重要聚集地。
开放引领 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戴上一副轻便的眼镜,即可实现实时翻译、智能提词、AI问答等多重功能——在迈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越科技),这款兼具科技感与实用性的“广西造”AI翻译提词眼镜正持续走俏。
据悉,迈越科技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产品覆盖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能翻译和文娱等领域,提供AI名师、文旅VR/AR沉浸体验、语料库平台及短剧出海翻译等解决方案。
迈越科技副总经理黄有章表示,企业已在北京、成都、深圳、香港和南宁设立五大研发中心,通过多区域协同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构建起稳固的人才支撑体系。“广西毗邻东盟国家,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让我们的产品能够更快速地触达东盟市场需求,再结合我们的技术与人才优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凸显。”黄有章介绍,企业正积极建设产业园区,聚焦人工智能核心产品的研发迭代,以及产教融合合作的深化,为企业持续发展积蓄动能。
一路走访,一路记录;一路观察,一路点赞。采风团的记者纷纷表示,从这些企业的成长与突破中,看到了南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与扎实成果。
当前,南宁市正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跨境产业,深化与东盟国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这座充满活力的绿城,正以产业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本报记者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