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依托鞍山师范学院“十四五”专项科研课题《中学外语课堂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编号:sszx04803),深耕第二外语(以下简称“二外”)俄语教学研究领域,聚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核心命题,基于《中学俄语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专项成果,精心构建出“语言—文化—交际”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为二外俄语教学改革注入强劲动力,为俄语人才培养筑牢根基。
创新研究理念 锚定教学核心
在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将文化素养与交际能力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以创新理念引领教学改革、以跨文化视野重构教学体系,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优秀人才。
构建三维培养框架。学院打破传统二外俄语教学“重语言、轻文化”的局限性,确立“语言知识为基础、文化理解为纽带、交际能力为目标”的三维培养框架。基于《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将俄罗斯文化知识系统融入语音、词汇、语法教学各环节,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深入理解俄罗斯民族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实现“会语言、懂文化、善交际”的培养目标。
拓展跨学科融合路径。学院积极引入语言国情学、跨文化心理学等跨学科理论,拓展教学研究的理论视野。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构建更加系统、科学的跨文化教学理论体系,为外语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多维创新举措 破解教学难题
面对传统二外俄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文化失语”和“交际缺位”等问题,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秉持“以创新破困局”的理念,从教材开发、课堂重构到文化对比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性改革,着力打通跨文化教学的“最后一公里”。
开发教材文化资源。针对二外俄语教材文化内容呈现特点,学院创新提出“三级挖掘”策略。一级挖掘基础文化知识,梳理教材中俄罗斯地理、历史、节日等显性文化元素;二级挖掘语言文化内涵,解析词汇、成语、谚语中的隐性文化意义;三级挖掘交际文化规范,提炼俄罗斯言语礼节、交往习俗等实用知识。基于这一策略,学院编制《教材文化知识教学指南》,将抽象的文化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方案,让教材从“语言工具书”变为“跨文化学习手册”。
重构课堂教学模式。学院构建“情境—互动—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推动外语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在词汇教学方面,采用“概念意义+文化内涵+情境运用”教学法,对比中俄词汇文化差异,让学生掌握词汇的“文化使用规则”;在语篇教学方面,引入“先行组织者”策略,通过背景知识铺垫、文化话题讨论,深化学生对语篇的文化解读;在技能训练方面,设计角色扮演、主题辩论、文化展示等互动活动,模拟真实跨文化交际场景;在语法教学方面,坚持“够用即止”的原则,拒绝体系化灌输,围绕实用场景拆解语法,用“公式化记忆”简化规则,教学时借助“形容词变格=词尾+名词性数格”语法公式,而非纯讲理论;在文化融入方面,降低理解成本,辅助语言记忆,避免深入复杂的文化理论,重点传递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行为逻辑,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词汇和语法。同时,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将“文化理解度”“交际得体性”纳入评价指标,打破单一的语言测试模式,从“会不会说”转向“说得好不好、合不合适”。
强化中俄文化对比教学。依托语言国情学理论,学院建立“中俄文化对比教学体系”,从日常生活、语言表达、价值观念3个维度展开对比。在日常生活领域,对比中俄问候礼仪、饮食习俗、节日庆典差异;在语言表达领域,解析中俄思维模式差异导致的表达习惯不同;在价值观念领域,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两国文化特质。通过编制《中俄文化对比教学案例集》,设计“文化沙龙”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心态与跨文化适应能力,同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针对二外俄语跨文化教学能力短板,学院构建“理论+实践+反思”三位一体培训体系。
成果应用展望 赋能教育发展
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的二外俄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不仅有效破解了当前二外俄语教学的核心难题,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范式。目前,该教学成果已在多所学校试点应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显著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有效革新,得到了主管部门与一线教学单位的高度认可。总之,二外俄语教学的核心方法是“场景化输入+轻量化输出”,以“能用、会用”为目标,适配学生课时少、经历分散的特点,避免传统深度教学模式。
学院将持续深化研究成果,一方面,不断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师培训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库,扩大成果辐射范围;另一方面,紧跟中俄文化交流新趋势,更新文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技术手段,推动跨文化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同时,学院将不断加强与俄罗斯高校及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国际化教学协作网络。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将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以专业的研究实力、务实的实践精神,持续为二外俄语教学改革赋能,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扎实语言功底、深厚文化素养、较强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二外俄语人才,助力中俄文化教育交流迈向新高度。
(曹 阳)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