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闲置地变身广场。本报记者 薛婧摄本报讯(记者薛婧)近日,平房区建安街道“暖心通道·和美广场”便民工程顺利竣工,不仅打通建安小区与保国四校的便民通道,更在街道全程指导下将小区业主共有、长期脏乱的闲置地升级为居民共享的党建文化广场。
此前,小区与学校仅一墙之隔,却因权属边界不清、安全方案缺失,长期封闭,居民送孩子上学需绕行。小区西侧业主共有闲置地杂草丛生,环境脏乱。街道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精准收集民意后,主动扛起主导责任,启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牵头联动区城管局、学校等多方力量破局。街道与学校签订安全共管协议,在便民门配套安防设施、划定通行时段,最终敲定“便民通道+广场改造”一体化方案,实现“一揽子”解决民生诉求。
建设阶段,街道全程统筹协调。协调城管局完成场地清理、地面平整等基础改造;对接高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墙面粉刷美化;主导广场功能与文化规划,植入党建文化造型、文明城市宣传展板,同步增设儿童游乐区、休闲座椅等便民设施,兼顾红色教育与全龄休闲需求。各参与方在街道统筹下高效衔接,通过“微改造”完成闲置地“华丽变身”。
如今,便民门将送学路从20多分钟缩短至几分钟,党建文化广场成为居民家门口的休闲与红色教育阵地,街道以主导统筹、多方协同的治理实践,用民生“小切口”交出基层治理“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