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变“资产” 破解“融资难”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 近日,在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双龙分局(以下简称双龙市场监管分局)的精准帮扶下,两家企业成功以核心发明专利作为质押,从银行共计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近2000万元,有效破解了科技企业“轻资产、缺担保”的融资难题,让“无形资产”转化为驱动发展的“金融活水”。

对于众多科技型企业而言,专利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但在传统信贷模式下,这类“智慧成果”往往难以被量化评估并作为融资担保,导致企业面临创新投入大、流动资金紧的难题。

针对这一痛点,双龙市场监管分局主动担当“政策宣讲员”与“发展服务员”,通过专人对接、开展“一对一”入企走访等方式,向贵州良济药业有限公司、贵州味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详细解读国家及省市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扶持政策、贴息办法及操作流程,帮助企业梳理专利资产、分析市场价值与质押潜力,让企业认识到,专利既是保护创新的“法律盾牌”,更是可以盘活的“经济资源”。

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对接渠道不畅等痛点,双龙市场监管分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定期邀请银行、评估机构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面对面洽谈,为企业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提供全链条评估指导,最终促成银企合作。

“这笔资金来得太及时了。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产进度和市场拓展计划,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贵州味特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次合作给予高度评价。

贵州良济药业有限公司和贵州味特食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成功获贷,是经济区优化营商环境、激活知识产权运用效能的生动缩影。这一实践不仅有效拓宽了科技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更提振了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信心。

下一步,双龙市场监管分局将继续锚定知识产权强区战略目标,持续优化服务,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惠及度,鼓励引导更多科技企业、金融机构携手探索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模式,推动“知产”变“资产”,“专利”促“发展”,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

(黄余瑜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源)

(《“知产”变“资产” 破解“融资难”》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