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首富方威“杀入”杉杉重整战局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谁能盘活杉杉这盘险棋?擅长资本运作的“民营船王”任元林出局后,辽宁首富方威正式出手,旗下以产业协同方的身份“杀入”杉杉集团的合并重整,为这场资本大戏增加了新变量。

  继海航之后,方威再度“杀入”杉杉重整。

  11月24日晚间,方大炭素发布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同意公司以产业协同方身份参与杉杉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宁波朋泽贸易有限公司的实质合并重整,并正式报名成为重整投资人。

  资料显示,今年3月,法院裁定对杉杉集团与朋泽贸易实施实质合并重整。此后经公开遴选,由“民营船王”任元林旗下企业联合TCL、东方资产旗下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为重整投资人,计划以32.84亿元整体对价收购23.36%股权。若该方案顺利实施,任元林将成为杉杉股份新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上述重整方案未能获得关键权利方的认可。表决结果显示,尽管职工债权组和税收债权组通过了重整草案,但有财产担保债权组、普通债权组及出资人组均未予通过。

  重整方案被否决的背后,反映出市场对重整投资人能力与动机的质疑。据了解,任元林掌控的“扬子江系”曾多次参与霞客环保、中泰桥梁、中达股份等上市公司的重整或资产重组,常通过壳资源运作实现套利退出。

  更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扬子江系”接手被誉为“民营铁路第一股”的国恒铁路时,任元林曾承诺确保公司不退市,但在2015年即出让控制权,国恒铁路最终仍以退市收场。

  与任元林的资本运作路径不同,方威则擅长“点石成金”。其掌控的方大炭素、,均是在企业濒临退市之际接手,并成功令其扭亏为盈,实现“起死回生”。

  方大炭素“竞逐”

  杉杉重整

  近日,方大炭素宣布拟作为产业协同方参与杉杉股份控股股东杉杉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朋泽贸易的实质合并重整投资人招募。

  从重整的主要资产来看,杉杉集团及朋泽贸易持有上市公司杉杉股份约5.26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3.32%。不过,其中约3328.46万股存在权属争议。

  对此,方大炭素表示,参与杉杉集团重整有助于公司加快负极材料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链一体化,保障供应链的长期稳定与安全。此外,该举措也将助力公司充分发挥在固态电池等新能源产业中的协同效应,增强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开资料显示,方大炭素主营业务为炭素制品的生产与销售。2024年,公司约86.60%的营业收入来源于炭素制品。近年来,受下游钢厂需求不及预期影响,方大炭素业绩持续承压。2022年至2024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0亿元、4.16亿元和1.86亿元,连续三年呈现下滑态势。

  进入2025年,业绩下滑趋势仍未扭转。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2亿元,同比下降16.79%;归母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5.89%。

  在此背景下,方大炭素不断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今年2月,公司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11月7日,方大炭素在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称,公司在锂电硅碳负极、钠电硬碳负极及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方面已实现技术突破,核心性能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然而,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仍需时间,因此对外并购成为方大炭素快速切入锂电负极材料领域的重要路径。其中,杉杉股份,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并购标的。

  作为国内负极材料与偏光片领域的龙头企业,杉杉股份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量连续多年位居行业首位。据SMM数据,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继续稳居行业第一,占全行业总出货量的21%。

  依托在锂电池材料领域的长期积累,杉杉股份与宁德时代、、LGES、ATL等国内外主流电池制造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今年8月,其旗下杉杉科技与楚能新能源签署了价值超百亿元的负极材料长期合作协议。

  当前,锂电负极材料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随着固态电池技术加速商业化,以及动力电池与储能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高端人造石墨负极的供需格局趋于紧张。

  在此背景下,杉杉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8.09亿元,同比增长11.48%;归母净利润达2.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21.72%。

  值得关注的是,除杉杉股份外,此次重整资产包中还包含徽商银行3.64%股权、股权、杉杉医疗板块投资(包括上海君爱康复医院有限公司、上海蓝十字康复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无锡华清医院有限公司和无锡华泰康复医院有限公司)、多处不动产以及账面价值约95.98亿元的应收款项等等。

  杉杉重整

  “一波三折”

  随着方大炭素宣布“入局”,杉杉股份的控股权争夺再生变数。

  今年3月,法院裁定对杉杉集团与朋泽贸易实施实质合并重整。经公开遴选,最终确定由江苏新扬子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扬子商贸”)、江苏新扬船投资有限公司、厦门产业投资合伙企业及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作为重整投资人。

  根据《重整投资协议》,该联合体计划以32.84亿元的整体对价,通过“直接收购+与服务信托组建合伙企业收购+剩余股票表决权委托”三种方式,合计取得杉杉集团与朋泽贸易所持杉杉股份23.36%的股权。

  若重整成功,杉杉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新扬子商贸的实际控制人、有“民营船王”之称的任元林。

  然而,杉杉股份于11月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在10月21日召开的第三次债权人会议暨出资人组会议上,《重整计划(草案)》未获表决通过。

  表决结果显示,尽管职工债权组和税收债权组通过了草案,但在有财产担保债权组、普通债权组和出资人组这三个关键组别中,草案均未能获得通过。

  重整方案被否的背后,反映了债权人对重整投资人能力的质疑。一般而言,职工债权和税收债权能够获得全额或接近全额的清偿;而有财产担保债权、普通债权及出资人因清偿顺位靠后,受偿比例通常较低,因此对重整投资人的实力要求更高。

  据了解,任元林掌控的“扬子江系”虽曾参与霞客环保、中泰桥梁、中达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的重整或资产重组,具备一定资本运作经验,但其多通过壳资源整合实现短期套利后退出,缺乏长期经营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

  更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扬子江系”接手“民营铁路第一股”国恒铁路时,任元林曾承诺确保公司不退市。然而仅一年后,其便出让控制权,国恒铁路最终仍难逃退市命运。

  此外,在杉杉集团重整推进过程中,任元林方面还被曝出与合作方发生纠纷。10月15日,赛迈科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称其曾与新扬子商贸组成联合体参与前两轮重整投资人遴选,但在新扬子商贸联合体确定入围后,却被单方面排除出合作体系。

  方威成杉杉

  “白衣骑士”

  不同于“民营船王”任元林,方大炭素的实控人方威善于在“废墟”中挖掘金子。

  参与破产重组正是方威事业起步的关键。2002年,方威成功重组抚顺炭素,正式切入炭素行业。凭借高效的经营整顿,该企业迅速实现扭亏为盈。

  此后,方威频频参与重组,先后拿下抚顺莱河矿业、沈阳炼焦煤气、成都蓉光炭素等公司。无一例外,这些濒临倒闭的厂矿企业,到了方威手里,都神奇般活了过来,并成为方威的摇钱树。

  2006年,方威首次涉足资本市场。彼时上市公司海龙科技因连续亏损已濒临退市,果断通过竞拍,以超8000万元的价格拿下其控股权,后续将公司更名为方大炭素,完成了在资本市场的关键布局。

  2009年,南昌钢铁57.97%的股权挂牌转让,方威通过方大集团成功摘牌,进而间接掌控了南昌钢铁旗下的上市公司长力股份。当时受钢铁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长力股份深陷盈利困境。方威入主后迅速启动全面整合,对企业经营进行优化,并将其更名为方大特钢。

  而参与海航的破产重组,更是充分彰显了方威在大规模资产重整领域的深厚功底。

  2021年12月,“方大系”一举击败复星集团、均瑶集团,取得海航集团航空板块的控制权。据新财富统计,为了完成本次交易,“方大系”一共花费410亿元现金,其中海航控股投资款123亿元、海航集团投资款257亿元、破产重整相关费用30亿元。

  此后,为了改善海航控股的财务状况,“方大系”以1.09元/股的价格参与海航控股的定增,共买入99.73亿股,注入资金高达108.70亿元。

  2024年,海航控股曾一度跌至1元/股的历史低价,为了稳定股价,“方大系”陆续斥资1.19亿元,合计增持海航控股9969万股。照此算下来,“方大系”自参与海航重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已近520亿元。

  除了巨额资金支持外,方威善于用人,沿用老海航人。比如老员工祝涛,2022年,他出任海航控股总裁,2024年晋升为董事长。公告显示,当前,海航控股共有10名高管,大部分为海航老人,没有一人出自“方大系”。

  当前,通过开拓高毛利国际航线网络、优化机队结构、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非航业务拓展等,海航控股业绩已经明显好转。

  今年前三季度,海航控股实现营业收入534.38亿元,同比增长3.30%,实现归母净利润28.45亿元,同比增长30.93%,归母净利润规模位居七大航司第一位。 

  正是这一系列“点石成金”的并购,让方威赚的盆满钵满。2025年10月,方威以525亿元财富位列《2025年胡润百富榜》第106位,蝉联辽宁首富,实际控制方大炭素、方大特钢、、海航控股5家上市公司。

  如今,随着方大炭素“入局”杉杉股份重整,方威的资本版图或将再下一城。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