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边的“民意代言人”


转自:贵州日报

11月14日,在极光湾(贵阳)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床轰鸣声阵阵,机械臂精准挥舞,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一台台发动机在生产线上逐渐成型。

作为机加操作工、贵州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李国琴在数控机床前专注地盯着显示屏,指尖熟练地在操作面板上轻点。在她看来,每一个数据的精准度、每一个工序的严格性,都凝聚着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

“这里每一个零部件都关系到车辆的‘心脏’是否正常‘跳动’,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作为一线工人、人大代表,我必须做到精准无误。”30岁的李国琴说。

用心关注“车间心声”

“2023年,我当选省人大代表,感到特别光荣。”李国琴说,多年来,汽车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成为她关注的重点领域。

为持续精进技能,李国琴先后考取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三级、二级证书,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深耕、探索。

工作之余,李国琴将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倾听和收集民意作为履职尽责的努力方向。通过定期举办员工座谈会、民主生活会、专题调研等形式,她深入一线与大家面对面交流,力求更好地把握社会关切与民生诉求,为制定科学、精准的政策建议打下扎实基础。

在一次调研中,不少员工反映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的问题,李国琴随即开展专题调研。调研中,她得知部分扎根在一线的工友曾参与多款发动机核心工艺的优化,但他们在职称评审等方面仍面临不少压力,如不及时解决,将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为此,李国琴草拟了《关于改善民营企业一线技能人才在职称评审与待遇保障方面的建议》,建议制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标准、畅通职称互通衔接渠道、优化申报服务保障机制等,推动有关部门研究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帮助一线职工拓展成长空间。

履职调研“身入心至”

“我认为,要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必须在调研中力求‘身入’基层、‘心至’现场,才能更好地聚焦真问题、倾听原声音。”李国琴说。

去年,李国琴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充电桩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她结合政策研究与数据分析,系统梳理出设施布局不均、标准不统一、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最终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扶持力度及扩大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覆盖范围的建议》,形成涵盖规划引导、资金支持、标准建设等多维度的对策建议。该建议在2025年市两会上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部分内容被纳入区域新能源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有效助推充电网络优化,提升用户的便利性。

“履职的过程促使我不断学习,进一步提升了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议政建言能力,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在思考问题时,也更多立足于发展全局和长远未来,力求建言献策更具前瞻性和建设性。”李国琴说。

履职期间,李国琴关注新能源产业在贵州的发展趋势,为加快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支持贵阳贵安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李国琴提出《关于支持贵阳市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做大做强的建议》,建议相关部门积极帮助贵阳贵安集中要素资源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建设有关技术研发中心、打通新能源电池材料创新渠道等。

始终牢记履职初心

“在履职过程中,我也曾遇到过坎坷,但时刻牢记‘为民担当’的初心,相信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李国琴说,在推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曾面临制度衔接不畅、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等难题。为此,她多次深入一线,与技术工人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在职业晋升中的堵点与诉求。通过系统梳理和多方沟通,最终,李国琴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实现从“感知问题”到“推动解决”、从“基层声音”到“制度优化”的有效衔接。

在当好人大代表的同时,李国琴也以实干精神赢得同事们的认可。在工作中,她意识到高昂的进口刀具与辅料成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降本增效过程中的“堵点”。于是,她决定将履职调研的视角聚焦于此,与同事们一起开展相关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工作。

起初,也有人担心替代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但面对质疑,李国琴和各模块负责人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调研、严控物料验证、系统采集数据、积极对接供应商。最终,推动了刀具、辅料的国产化替代工作,如今已取得初步成效。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基层,聚焦民生关切与产业发展瓶颈,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希望通过更具前瞻性和实操性的建议,推动公共服务提升与社会治理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贡献自身力量。”李国琴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薇

(《机床边的“民意代言人”》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