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初冬,古浪县北部沙区柠条、梭梭等沙生植物成片分布,如同一张巨型绿网铺展延伸……
走进北部沙区十二道沟“三北”六期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现场,新铺设的草方格沙障整齐排列,牢牢“锁”住流动的沙丘。
古浪县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境内沙漠化土地面积达239.8万亩,占县域面积的30%以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近年来,古浪县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思路,坚定不移推进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设,坚持“项目治沙、光伏治沙、公益治沙、义务治沙、产业治沙”五种方式,成功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生态呈现出持续好转、加速改善的良好态势,逐步实现了向“提质量、增绿量”更高目标的跨越。去年,全县239.3万亩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率先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首个歼灭战,荣获2024年全国林长制激励表扬县荣誉。
古浪县坚持把项目治沙作为主要途径,2024年古浪县实施“三北”六期项目3项,其中,林草综合治理项目于今年春季提前完成3年建设任务。“去年实施的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完成退化林修复治理4.88万亩,苗木成活率达到80%以上。”古浪县林草局造林绿化股股长王理栋告诉记者,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古浪县注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治理成果持续巩固。
在武威新诚新能源有限公司古浪县黄花滩1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区,鱼鳞片式的光伏板拼接成“蓝色海洋”,一眼望不到头。在光伏板下,网格状草方格错落有序,柠条、沙米、花棒、沙打旺等沙生植物随风摇曳,为沙漠增添蓬勃生机。
板上发电,板下治沙,实现了一地多用。“项目建成后,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还能发电,推动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提升。这种‘光伏+治沙’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价值,对优化资源配置、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古浪县黄花滩1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运行负责人罗建军说。
近年来,古浪县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设立“治沙捐助基金”专户,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对接大众集团、蚂蚁基金等公益组织进行治理,建成省消防林、驻军林等公益林基地14个。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全村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每年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春秋季义务压沙造林,累计完成治理3.6万亩。
筑牢生态屏障,让农业发展有了扎根的土壤。古浪县依托生态基底,全力修建高标准农田,将曾经被风沙分割的零散地块整合连片,配套建设灌溉水渠、机耕道路和节水灌溉系统,让过去的“沙窝子”变成了今天的“丰产田”。在黄花滩镇,依托生态优势兴起的产业园快速发展,已建成养殖棚2400多座,羊存栏量达13万只,开启规模化养羊的序幕,成为带动周边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以前这里是沙漠,经过多年治理,这里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们建起了羊产业园,开始发‘羊’财。”金滩羊产业园养殖户杨菊花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