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图① 张野展示“织心妈妈”手工坊的作品。 图② 张野为孩子们讲述普法小故事。 吉林市公安局供图 □ 本报记者 刘中全 张美欣 “这个钩织袜子,是我们‘织心妈妈’团队的宋大娘给我织的,当时收到这个礼物,我就觉得再多的苦都值了……”近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船营区分局德胜派出所警务室里,张野如数家珍地为《法治日报》记者介绍墙上挂着的一双崭新的蓝色毛线袜。 张野,现任吉林市公安局船营区分局德胜派出所副所长兼女子社区警务队队长、省妇委会妇女代表、市政协委员。2023年6月,张野带领5名女警组建了女子社区警务队,成为居民口中的“张队”、孩子们口中的“张妈”以及社区老人们口中的“闺女”。 在社区居民心中有着多重身份的张野,始终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近日,记者跟随张野走进她的辖区,聆听她的故事。
“张队”以脚力走出和谐
在警务室大门后的墙面上,两双磨得发白且有破洞的袜子照片贴在照片墙的一角。 “这是我初到辖区走访时穿的袜子,那会儿挨家挨户敲门,每天都要走几万步……”张野回忆。她带着女子警务队的队员们在4.2平方公里的辖区里走街串巷,一户户敲门,一家家询问。一次走访结束,她看着磨破的袜子,情不自禁地说:“袜子磨漏了,但情况摸透了。” 从此,“袜子磨漏,情况摸透”成了女子社区警务队的口头禅和“座右铭”。 “这楼道里原来都没法下脚,堆着各种杂物,还有设施老化等很多问题。”走访时,张野发现辖区老旧小区物业瘫痪、邻里纠纷不断。为此,张野创新推出“最小单元自治法”,让一个单元的14户居民组成“自治大家庭”。她和居民一起粉刷楼道、修理防盗门、用奖励证书和小礼物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很快,破旧单元楼摇身一变,亮堂的楼梯间、崭新的门禁成了“样板间”,社区其他单元纷纷效仿。 从单个单元到整栋楼再到整个小区,曾经的“垃圾山”变成小花坛,邻里间的争吵声也逐渐变成欢声笑语。 如此成效显著的“最小单元自治法”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认可,在全市51个老旧小区得到推广,张野先后5次登上讲台介绍经验。 日复一日地和居民相处、走访,让辖区居民读懂了张野的这份真诚,越来越多的居民自发参与到社区治安防控工作中,张野趁热打铁,提出了“六队群防联动工作法”——由社区50名网格员组成“社区网格工作队”、70名居民楼楼长单元长组成“楼蓝巡逻队”、100名老年歌舞队员组成“晚霞巡逻队”、200余名“织心妈妈”组成“织心妈妈互助队”、50名退休老党员组成“退休党员群防队”、30个商户组成“商企联盟群防组织”。6支群防队伍成为社区警务队的“千里眼”“顺风耳”,将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
“张妈”以警心护佑童心
“张妈,我奶奶接到一个诈骗电话,还好我及时发现阻止了她被骗!” “是吗?我们宝贝真厉害!” 距离警务室100多米的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西校区,张野和孩子们一边吃饭一边用最近发生的新鲜事给孩子们讲普法小故事。 作为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张野转变思路,将枯燥的普法课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利用中午吃饭时间,以“妈妈”的视角,给孩子们讲规矩、说案例,让法律知识如同蒲公英的种子一般吹进孩子们的心间。 为了帮助孩子们解决困难,张野带领女队员们实施了“彩虹守护计划”,在学校设立了“警察妈妈信箱”。信箱里的一张张小纸条写满了孩子们的困惑和希望,她将孩子们的心里话一一记下,上门走访,从学业压力到心理困扰,张野用耐心与温情化解一道道难题,满足了一个个愿望。 14岁的小新(化名)自幼父母离异,跟着常年酗酒的父亲长大,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父亲的漠视让小新走上歧路。张野认为,“这孩子只是缺少关爱,我得拉他一把”。这样想着,她陪小新吃饭、谈心,给他讲法律、讲道理,说服小新的父亲改变教育方式。如今的小新已经重新回归校园,性格变得开朗许多,几乎每天都要和“张妈”联系,分享学校里的点滴。 而受到张野的教育和感染,小新的父亲也痛改前非,不仅戒了酒,还到工地打工赚钱养家。 上管老,下管小,是张野的真实写照。她坚持“家校警社”联动,以慈母心、法治心、守护心的“三心”理念,通过情感关怀、法治教育和系统守护“三位一体”的干预模式,真情护航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成为1600个孩子的“张妈”。她用真心叩开一扇扇紧闭的心门,用行动点燃一个个新生的火苗,让法治之光照亮校园,温暖童心。 张野的做法被吉林市公安局党委充分认可,被冠以“警花护苗”行动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近500名女警参与其中,累计帮扶未成年人55名,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涉未成年人警情数同比分别下降33%和27%。
“闺女”以真心送去温暖
“小区里的大娘,还有全职妈妈平时闲暇时间喜欢聚在一起唠嗑,打麻将,有时就会产生矛盾。”张野介绍,还有些老人缺乏精神寄托和社交活动,生活单调。这些张野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一次走访中,张野发现,社区里不少大妈对手工钩织感兴趣,她灵机一动,以此为切入点,她自己掏钱买来七彩毛线,在警务室支起“编织角”,举办钩织大赛,居民们热情参与。张野又找到辖区编织能手宫老师,帮助她们成立“织心妈妈”手工坊。 如今“织心妈妈”团队从七八个人发展到两百多人,免费培训超2000余人次,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甚至出口海外,年订单流水达百万元。 曾经为楼道杂物吵得不可开交的邻居,现在互相帮忙缠毛线;总爱较真的张阿姨,成了最细致的“质检员”……这些曾被生活困住的妇女,如今在针线穿梭间重拾自信与希望,她们编织的不仅是毛绒玩具,更是一张张守护社区温情的网。 “这孩子比我亲闺女还亲呢!”这是辖区的老人们对张野的评价。 在张野管辖的社区内,有48名独居重症高龄老人,这是张野放在“心尖尖”上的牵挂,每月开展“月关爱、越健康”入户走访,面对这些平均年龄超过80岁、疾病缠身的特殊群体,张野为老人们创新建立“一人一档”健康台账,定期协调医疗队上门义诊。她为突发心肌梗死的老人争分夺秒联系救治、将半夜摔倒的老人及时送医、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日常用品、逢年过节更是会拎着食材到老人家里为老人做顿饭……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关怀,为老人们送去了家的温暖与安心。 为了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能和更多的群众说得上话、交得了心,张野坚持“和老百姓一起过日子”。她组织的元宵节“治安知识灯谜”、国庆节“家门口反诈运动会”、重阳节“尊老大联欢”等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警民情谊在欢声笑语中升温。她和群众一起包饺子、包粽子,一起过年过生日,把无数小家聚成了温暖的大家庭。 在过去的几年里,张野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最美基层民警”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 如今,在辖区的街头巷尾,张野的藏蓝色身影依旧活跃,清晨的曦光照进警务室,身着警服的张野整了整衣领,带着队员们走进了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