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仁青:扎根高原28年点亮法治微光


西海新闻记者 李增平

如何让法治的力量真正照进每个人的生活?从一名书记员到一名法官,再到司法局副局长,玉树藏族自治州司法局副局长尼玛仁青用28年的职业生涯,回答了这个问题。

尼玛仁青作为玉树州司法局副局长,分管社区矫正工作。有一次基层调研时他发现,传统的社区矫正往往停留在“盯人防守”的层面。“当时很多司法所就是每月让矫正对象来报个到,问几句话就完事了。这样的矫正,治标不治本。”尼玛仁青说。

针对这一问题,尼玛仁青从监管和帮扶两方面着手,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落到实处。

在玉树州杂多县萨呼腾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可通过新建立的信息化监管平台进行社区矫正人员的月度考核工作。

“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实时掌握矫正对象的动态,还能自动生成考核评分。”萨呼腾镇司法所所长保群介绍,“过去需要手工统计的数据,现在一键就能生成,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做实地帮扶。”同时,该平台上社区矫正对象的分布情况一目了然。系统会自动预警异常情况,但更重要的是,它会提示每个矫正对象需要的帮助:谁该参加技能培训了,谁需要心理疏导,谁的家庭遇到困难……

这一切得益于尼玛仁青推动的建设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平台。这一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矫正对象进行精准监管,不仅提高了监管效率,还降低了监管成本。通过这一平台,矫正对象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约束和规范,为他们的顺利回归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监管,而是真正的帮扶。”为了帮助矫正人员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并促进其顺利融入社会,尼玛仁青从推动“档案+技能”双轨机制改革着手,辖区每个司法所的矫正对象都有一份量身定制的帮扶方案。

其间,尼玛仁青积极推动建设各市县的技能培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提供了烹饪、汽车维修等多种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还为矫正对象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机会。通过这一平台,矫正对象的就业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扎西的衣服做得越来越好了,服装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尼玛仁青翻看着一份社区矫正人员的档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在尼玛仁青的帮助下,扎西参加了服装裁剪培训,如今拥有了自己的服装店。

推动法治建设的同时,尼玛仁青还非常注重法治文化的普及和教育。他深知,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他组织并开展了多项法治宣传活动,通过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

此外,他还推动建立了“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这个平台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于一体,为群众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的法律服务。通过这个平台,群众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法律知识、寻求法律援助和解决法律纠纷。

从事司法工作多年,尼玛仁青深知司法审判和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司法审判往往过于刚性和程序化,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而人民调解则更加灵活和人性化,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因此,尼玛仁青积极推动司法审判与人民调解的有机结合,通过设立调解室、聘请专业调解员等方式,成功化解了包括草场纠纷在内的多起案件。

这些案件的成功化解不仅维护了社会稳定,也增强了群众对法治的信任和依赖。

尼玛仁青是玉树州众多司法工作者扎根高原、服务人民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默默守护着三江源头的法治晴空,让公平正义之花,在雪域高原灿烂绽放。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