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1元,甚至0元就能租到车?线上汽车租赁平台的这类醒目宣传,让不少消费者心动不已。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低价背后,基础保险费、服务费、手续费等隐性费用层层叠加,标注价与实际支付价有巨大差距。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汽车租赁相关企业已达89.21万家,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低价诱租”引发的消费纠纷 也持续走高,成为行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1元租车实为百元消费
在某租车平台首页,部分车型以红色醒目大字标注着“日均0元”“日均1元”,但这些低价标识下方,还附有灰色小字标注的“总价”。记者查询发现,一款哈弗H6车型标注“日均1元”,但总价最低需101元。价格明细显示,车辆租赁费经39元优惠后降至1元,而上门取送车费40元、基础保险费60元成为主要支出。若选择全额免赔服务,单日费用更是飙升至191元。
更具迷惑性的是一款大众迈腾1.4T车型,其“日均0元”的宣传下方,总价标注为125元。拆解明细可见,车辆原价205元的租赁费经商家优惠后全额减免,但100元基础保险费、30元手续费仅通过租车券减免5元,最终实际支付125元。若叠加尊享服务,单日费用将达205元。记者对比多款车型发现,日均标价越低的车辆,基础保险费定价往往越高,部分高端车型的基础保险费甚至是普通车型的5倍。
“这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引流套路。”租车行业资深人士冬女士向记者揭秘,部分商家通过拆分费用实现“低价”假象,“以前租金80元、保险20元,现在改成租金0元、保险100元,总费用没变,噱头更足了”。她透露,目前一些平台基础服务费并无统一标准,这为商家随意调整费用提供了操作空间。
“淡季竞争”异常激烈
除了隐性收费,租车市场的“淡季竞争”也让价格跌破常规。记者注意到,在某租车平台,朗逸车型租2天仅需40元(含基础保险)。而海南某汽车租赁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国庆期间日均租金三四百元的GL8七座商务车,当前报价低至40元/日,相当于打了1折。“今年生意特别难做。”某大众迈腾租赁门店工作人员说,淡季降价是无奈之举。
冬女士说,淡季低价的背后是商家的生存压力。“平台之间打价格战,最终压力都传导到商家身上。”她透露,部分商家名下有数十辆待租车辆,每日需承担高额车贷月供,“与其停着亏月供,不如低价租出去赚点流水”。这种心态导致行业陷入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也随之下降。“洗一辆越野车要50元成本,现在租金才40元,根本没钱做清洁,上一个租客用得不算脏就直接交车给下一个租客。”
冬女士表示,以往商家可通过“先租后售”盈利,即新车租赁两三年后出售获利,但如今二手车价格大幅下滑,今年成都的租车企业几乎没人敢买新车,旺季车不够用大家也都不愿意买,就怕淡季砸在手里。
乱象频发引大量投诉
冬女士向记者透露,部分不良商家通过多种隐蔽方式获利:线下强制推销高额保险,不购买则面临“天价维修费”。利用GPS定位,在消费者还车前故意划伤车辆,借机索要高额车损费和停运费。针对行程紧急的消费者“看人下菜碟”,逼迫其放弃维权直接付费……
这些乱象也导致消费投诉量居高不下: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与租车相关的投诉,数量高达114606条;“人民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涉及租车消费的投诉量持续走高。其中,“低价诱租”“高价车损索赔”“退改难”成为热点投诉关键词。有消费者投诉,仅因车辆轻微划痕就被扣款1020元,提前取消订单更是被扣除50%费用且不开发票。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