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单”背后,有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凌晨4点,北方寒意已浓。临沂市罗庄区北老屯村沉浸在夜色中,唯独村支部委员会东侧的一间小屋透出微光,48岁的张利刚开启了他新的一天。在不锈钢弯成的弧光里,他的双手在机器上熟练地弯曲、定型。42秒,一个不锈钢衣架便完美成型。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里,这样的动作他要每天重复四五百次。

  文/片 记者 主余凤 

临沂报道        

轮椅成为“腿”

他没有向命运低头

  小时候的一次意外导致他的腿部神经受损,让张利刚永远失去了站立的能力。自此,轮椅成为他的“腿”。

  “小时候,妈妈背着我去上学。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就是同学、老师来帮忙。”回想起小时候,他的语气平和。

  这份温暖在他的心中埋下了感恩的种子,长大后,热爱摄影的他,主动加入了当地的义工队伍,常常推着轮椅前往敬老院,为老人们拍摄合影。

  成家之后,随着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家庭经济压力骤增。他尝试过多种工作。202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利刚在网上刷到一段视频,有人用机器制作不锈钢衣架,工序简单,成本也不高。于是他咬咬牙,贷款买了一台设备,开始在家自学制作不锈钢衣架。在床边摆好机器,旁边堆材料,这就是他的“工厂”。

  起步并不如想象中顺利。“工厂”开工第一天,他只做出一百多个,双手被不锈钢划出数道血痕。但他没有放弃,慢慢摸索规律,从每天100多个到每天能做三四百个,加上家人的帮助,能做到五百个。

  今年4月份,他在网上开了小店,十个衣架卖29元包邮。“平时一天卖三四单,够付材料钱,剩点贴补家用。”他说,生意虽小,却是他自力更生的开始。

两次“爆单”

暂停网店购买链接

  没想到,张利刚平静的生活被一场“爆单”打破了。

  10月初,他的网店突然涌入了100多笔订单。“我当时就蒙了,以为是网页坏了,反复刷新了好几次,结果都是一样的。”他回忆道,“后来我问了下单的顾客才知道,一位博主在我这里购买衣架后,觉得质量很好,就在网上推荐了我。”

  这位北京的博主在三次回购张利刚的衣架后,发帖称赞其“物美价廉、品质过硬”。这个无心的举动,像星火燎原,让张利刚的手工衣架迅速走红网络。

  为表达谢意,张利刚特意给最初推荐他的那位博主制作了两个精美的钥匙扣,附上一封手写信。信里写道:“您的一次举手之劳,照亮了我的整个秋天,无言感激,愿以匠心回报。”

  10月21日,博主收到礼物后,专门拍了照片在网上分享这份感动。随着博主的又一次发文,订单迎来第二轮“爆单”。

  这次订单的暴涨持续了好几天。一周内,张利刚处理完近千笔订单,但仍有大约700个订单、总计七八千个衣架在“排队”。以他每天最多制作500个的速度计算,需要连续工作半个月左右才能完成。

  面对两次“爆单”,张利刚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暂时关闭网店的购买链接,并给每位已下单的顾客发消息,说明自己每天只能做五百个,货要晚发,能不能等。

  回应出乎意料地温暖,网友们纷纷表示“慢慢做,不着急”“多久都等,支持实在人”。

一场爱与诚信的

双向奔赴

  为了让顾客看到真实情况,10月27日,从未直播过的张利刚,尝试了人生第一场视频直播。

  “大家放心,每根衣架发货前我都检查,衣架牢不牢我自己先试。”直播中,他朴实的话语和专注的神情,打动了无数网友。

  每天凌晨4点多开工,晚上10点停手。价格也锁死,29.9元十个,不涨一分钱。

  这场没有商业计算的互动,却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如今,之前积压的订单已全部发出。张利刚没有急着重新上架商品,而是选择先静下心来,仔细检查机器运转情况,并一一补足原材料。

  谈到接下来的安排,他语气平和而踏实:“平台之前主动联系我,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他们了解到我一个人手工制作,产能有限,特意为我开通了90天的预售期,每天预售50单。”他顿了顿,接着说:“我一天最多只能完成这些,宁愿慢一点,也一定要把每个衣架的质量做好、做稳。等这一批都做好了,再接新的单子。”

  现在,张利刚的衣架已经卖到了全国各地。他告诉记者,“以后想借助平台扩大规模,让更多和我一样的小伙伴加入进来。大家互相帮忙,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