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全国保护利用经验清单


记者昨天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由重庆推荐的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入选。此前,重庆磁器口等街区已多次入选全国性保护利用经验清单,彰显山城在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扎实成效。

位于南岸区的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与渝中区朝天门、解放碑隔江相望,涵盖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三个片区,2014年被公布为重庆市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重庆近现代工商业发展和抗战文化的重要见证,街区内历史底蕴深厚:始建于唐代的慈云寺、宋代的觉林寺留存至今,清代“巴渝十二景”中的“字水宵灯”“龙门浩月”坐落其间;开埠后民族资本家在此兴业,抗战时期多国曾在此设立大使馆,历史脉络清晰可辨。

为守护这份历史遗产,2015年重庆便编制完成街区保护规划,划定20.37公顷保护范围。实施中严格遵循“原址、原面积、原高度、原风貌”原则,采用本地青砖、旧瓦等原生建材,以传统工艺修缮老建筑,同时原状保护老石坎、老梯道、老树等历史环境要素,织补街巷格局,重塑院落秩序。2023年,龙门浩老街拓展区(下浩里)开街,原汁原味的老重庆市井场景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

据悉,发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有利于总结推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好经验、好做法。本次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获得全国推广,将进一步提升重庆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