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发展引擎 筑牢质量根基


□ 黄小军 刘梅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昆明市“十四五”以来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成效。

  近年来,昆明市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群众对质量工作的满意度持续增强;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政策落地、质量联动提升等方面打造多个全省首创、全国试点;云南省培育的4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组织(个人)全部来自昆明市,昆明市企业(个人)获云南省政府质量奖及提名奖19个,约占总量的一半;入选首批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在省政府对州(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连续6年列第一位,昆明市政府质量工作社会公众满意度、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服务质量监测等指标保持全省第一位,为昆明当好全省排头兵筑牢了质量根基。

  5年来,昆明市发布地方标准82项,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496项、行业标准144项,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26个;推动认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昆明市被市场监管总局等4部门列为国家磷铵(全国唯一)、电解铝(云南省唯一)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区域;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机构总数达600家,质量认证证书总数突破两万张,居该省首位;建成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6项,组织研制两项液体类标准物质,实现零的突破;获批建设3个计量测试中心,建成云南省首家电离辐射计量实验室,发布计量器具监督抽查工作规范地方标准,被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确认为“科学技术成果”。

  昆明市加强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监管,严把准入关口,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强化信用约束与联合惩戒,严格落实质量违法行为公布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形成全领域、全链条质量监管闭环;保持执法检查高压态势,组织实施“铁拳”“昆仑”等系列专项行动,加强“行刑衔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及时妥善处置消费、旅游等领域投诉问题,依法查办一批损害民生的典型案件,切实加大处罚和宣传曝光力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风险的底线。

  昆明市在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中,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组织专家进企业开展质量诊断和联合攻关,有效破解一大批质量共性问题,累计服务企业3417家,开展培训84期,帮扶企业解决问题1975个,举办经验交流活动4次;生物医药产业链成功入围全国质量强链百个重点项目(云南省唯一),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全国首批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云南省唯一);昆明市呈贡区、嵩明县、禄劝县被纳入全国首批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库,呈贡区获批全国质量强县(区)培育建设创新试点(数字化质量管理方向)(云南省唯一),嵩明县、禄劝县获批开展全国百城质量提升活动。

  昆明市各个领域质量成果丰硕,建成云南省首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设立26个质量和品牌服务中心,在该省率先建立4个质量创新联合体、5个质量提升培育教育基地,开展前沿质量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率先在全省启动质量融资增信工作,136家企业获得“昆质贷”共计22.58亿元,“昆质贷”案例入选全国质量融资增信助企发展典型案例(云南省唯一);实施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重点项目,推动453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培育国家级智能工厂3个,省级智能工厂12家、“小灯塔”企业16家,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4家、“小灯塔”企业53家;59家企业完成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价,1家企业入选首批质量管理能力高等级企业名单;入选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2个、省级质量标杆企业25个;印发《昆明市好房子技术指南》,共有203个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获得“云南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项目”称号,昆明地铁4号线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100%;创新“首诊惠民行”服务模式,推动AI技术融入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建成51个市级、116个县级质控中心,平均急救响应时间从16.77分钟缩短至11.10分钟;累计获批5个国家级、2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60个市级重点专科,持续织密医疗质量控制网络。

  据介绍,昆明市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8﹢N”等重要产业,全方位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全领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积极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当好排头兵,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昆明速度”,推广“昆明经验”。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