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还是突破?英伟达财报将人工智能热潮置于审视之下


  周三,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发布财报之际,华尔街对人工智能领域巨额押注的命运将完全取决于该公司。投资者正密切关注,以确认对 “人工智能泡沫” 的担忧是否被夸大。

  自 ChatGPT 问世已过去三年,投资者对 “人工智能热潮脱离基本面” 的不安情绪日益加剧。部分企业高管指出,“循环交易”(即交易一方为另一方提振营收)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泡沫风险。

  已有少数大型投资者减持人工智能相关持仓,引发市场对 “抛售潮即将来临” 的担忧。科技行业亿万富豪彼得・蒂尔旗下的对冲基金在第三季度清空了英伟达全部股份;首席执行官孙正义也采取了类似操作,不过他将套现所得重新投入对 OpenAI 的巨额押注中。

  尽管过去三年英伟达股价飙升 1200%,但受上述疑虑影响,其股价在 11 月至今已下跌 7.9%;同期整体市场跌幅为 2.5%。

  持有英伟达股票的投资公司 Equity Armor Investments 首席投资官布莱恩・斯塔特兰(Brian Stutland)表示:“每过一个季度,英伟达财报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 —— 它能明确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以及该领域的实际支出规模。”

  尽管存在 “泡沫担忧”,但英伟达芯片的需求依然强劲,包括在内的云服务巨头正斥资数十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据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汇编的数据显示,英伟达今年 8-10 月季度(财年第三季度)营收预计同比增长超 56%,达到 549.2 亿美元。尽管这一增速显著,但与该公司此前多个季度的 “三位数增长” 相去甚远 —— 主要原因是 “同比基数抬高”,增长难度加大。过去 12 个季度,英伟达营收均超出市场预期,但 “超出幅度” 已有所收窄。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上月透露,截至 2026 年,公司先进芯片的订单金额已达 5000 亿美元。

  主动管理型基金 “Monopoly ETF”(持有英伟达股票)的投资组合经理尼尔・阿祖斯(Neil Azous)表示:“华尔街有句老话,‘一只股票撑不起整个市场’—— 但在当下,这句话并不成立。英伟达具备‘左右市场走向’的能力。”

  不过,英伟达芯片也成为 “大空头” 投资者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做空该公司的核心原因。近期关闭对冲基金的伯里认为,大型云服务提供商正通过 “延长人工智能计算设备(如英伟达芯片)折旧年限” 的方式,人为提振盈利数据。

  目前英伟达芯片更新周期已缩短至每年一次,这导致旧款芯片淘汰速度加快 —— 即便二手芯片市场仍在蓬勃发展。

  生产流程更复杂,利润率承压

  眼下,英伟达正面临 “芯片供应不足” 的困境。

  尽管代工厂(TSMC)正扩大先进封装产能以突破关键瓶颈,并计划在 2026 年前持续扩产,但英伟达自身也在推进更复杂、规模更大的 “系统级产品”—— 这类产品整合了图形处理器(GPU)、中央处理器(CPU)、网络设备及各类散热解决方案。

  除了持续扩大高端 “Blackwell 芯片” 的产能、推进下一代 “Rubin 处理器” 研发外,上述复杂系统的研发与生产进一步加剧了利润率压力。市场预计,英伟达第三季度调整后毛利率将同比下降近 2 个百分点,至 73.6%;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 53%,达到 295.4 亿美元。

  投资者还在关注英伟达的大型人工智能相关交易(包括对 OpenAI 1000 亿美元的投资、对芯片制造商 50 亿美元的持股)将如何影响其资产负债表。截至 7 月 27 日,英伟达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116.4 亿美元。

  中国市场则是另一大不确定因素。受美国出口管制限制,英伟达无法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芯片;尽管有传言称该公司可能推出 “精简版 Blackwell 芯片” 以进入中国市场,但黄仁勋表示,“目前没有就向中国市场出售 Blackwell 芯片展开积极谈判”。

  在上一季度,英伟达已将中国市场从其 “先进处理器销量预测” 中剔除。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