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现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九连冠”


  本报讯(记者 何蕊)北京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科研城市。昨天,在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二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科技创新中心与科研城市论坛上,《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5》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发布。北京连续9年稳居全球科研城市排名榜首,并连续4年占据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第三名的位置。

  自2016年起,北京一直领跑“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此次报告对2024年全球主要城市及都市圈在自然指数高质量期刊上的科研产出变化开展评估:中国城市首次在十强榜单中占据超半数席位,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和杭州6个城市入围。其中,北京科研产出增幅超9%。

  报告还分析了参评城市在化学、物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健康科学五大学科领域中的表现。中国城市主导了化学、物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3个领域的榜单。其中,中国城市首次包揽了化学领域的全球前十位,在另外两个领域则各占六席,北京在这些领域均位居首位。

  作为全球最“科研”城市,北京在今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排名中也表现亮眼,连续4年位列第三,和旧金山—圣何塞、纽约一同进入第一梯队。

  除了北京,今年中国还有20个城市入围该榜单全球百强,其中14个城市排名上升,南京、杭州和武汉位势显著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跃升两个位次至第四名,在前十强中进步最显著。上海排名第十。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提出,中国城市形成的科学策源优势正带动产业化能级提升,并加快创新生态完善。中国在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两个维度的整体平均水平已趋近美国。其中,京津冀以北京为核心,推动科研知识外溢;长三角立足上海的资源集聚优势,带动江苏、浙江、安徽产学研协同;粤港澳依托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融合,借跨境协同与全球市场提速发展。这些城市群不仅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利土壤,更通过构建紧密高效的跨城协同网络,推动热点城市辐射赋能邻近城市。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自2020年开始跟踪和刻画全球创新发展的最新趋势,从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3个维度,对125个参评城市进行评估,为公共政策制定者和创新实践者提供参照依据。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优势持续增强。今年,北京在科学中心维度上首次登顶,主要得益于科研队伍的稳步扩张,以及科技论文在社会、产业界中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