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革命”驱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


  “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信息时代发展大势,围绕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关注司法工作的数字化建设。在2019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2025年1月,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科技手段建设应用,加强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制约监督。

  近年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坚强领导下,各级检察机关对标党中央对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擘画,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持续深化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为高质效检察履职插上“数字之翼”。

  一体化赋能,办案又快又好

  登录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是每位检察官开启一天工作的“标配动作”。该系统覆盖全国3600余个检察院,正深刻重塑着检察办案模式,推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

  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

  目前,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历经从1.0、1.5到2.0版本的迭代升级,已涵盖“四大检察”16个业务条线、365个标准化办案流程,将3700余项办案规则深度内嵌其中。检察官在该系统上可实现全流程在线办案,案件从受理到办结全程留痕、规范透明。

  该系统也成为提升检察办案质效的重要引擎——深度整合全国检察业务数据,通过智能分析技术为类案监督和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集成20多类、60余款智能辅助工具,构建起全方位的数字化办案支持体系;嵌入系统的“检答网”成为检察官的“随身智库”,有效提升专业知识获取和疑难问题解决效率。

  此外,各级检察机关还通过该系统与政法平台、行政执法平台深度对接,通过数据共享强化执法司法监督,推动构建起更加开放、协同的司法办案新格局。

  技术深融,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在“南四湖专案”中,卫星遥感技术以其精准监测能力,为案件突破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检察技术深度融入司法办案的生动注脚。

  “检察技术是检察办案不可或缺的支撑。”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看来,不少案件需要通过专业技术手段辨别证据真伪、还原事实真相,而这正是检察技术发挥法律监督作用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检察技术全面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通过一次次精准检验,辅助检察官探寻案件真相,让公平正义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

  这些深刻变革的背后,是一套系统完备的顶层设计与实践路径。

  2024年5月,最高检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技术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合理化布局、特色化设置、一体化使用、体系化管理”,为全国检察技术工作规划了清晰路径。同年12月,最高检召开全国检察机关第四次检察技术工作会议,对提升新时代检察技术工作质效作出部署。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技术类公务员分类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于2025年7月成功组建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司法鉴定咨询专家库,构建起强大的“外脑”智囊。

  数据跑起来,质效跟上去

  党中央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和应用。2022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数字检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最高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2022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数字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贯通四级检察院,强调要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法律监督提质增效。同年11月,最高检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围绕数据获取和使用、监督模型的培育和推广、类案线索管理和反馈等开展工作。

  经实践,最高检确立了“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工作机制,为全国检察机关立起了数字检察的“四梁八柱”,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模型的应用成效正逐步显现。2024年8月,最高检报送的“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场景体系化建设”入选国家数据局“全国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

  目标明确方能行稳致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围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检察机关强化数字检察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相信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检察机关以科技赋能监督,用数据驱动办案,必将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必将为更好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优检察智慧和力量。

  【数字技术大事记】

  2021年

  2021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湖北省检察院、浙江省杭州市检察院、浙江省绍兴市检察院、广东省深圳市检察院为首批大数据法律监督研发创新基地。 

  2022年

  2022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线运行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内网版)。

  2022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召开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会议。

  2022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启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

  2022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及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的通知》。

  2023年

  2023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

  2023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医保基金诈骗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试点工作。

  2023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北戴河组织召开数字检察工作座谈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出席会议。

  2023年10月,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2024年

  2024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

  2024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技术工作的意见》。

  2024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非标油”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动成品油治理试点工作。

  2024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全国检察机关技术专家评审和管理办法》。

  2024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推荐报送的“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场景体系化建设”入选国家数据局“全国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

  2024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评定第一批全国检察技术专家的决定》,刘勇、闫仲毅、邢庭、曾吉、刘龙清等5人被授予第一批全国检察技术专家称号。

  2024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第四次检察技术工作会议在福建南平召开。

  2025年

  2025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2025年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业务竞赛。

  2025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出版发行《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汇编》。

  2025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一批检察技术支持刑事检察技术性证据审查典型案例。

  2025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召开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检察技术技能竞赛。

  【地方创新举措】

  北京

  率先在全国成立数字检察部,系统推进“十个一”数字检察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累计建用单一应用场景法律监督模型392个,规划建用首批14个法律监督应用场景体系化大模型,59个自主研发的软件获版权登记,首创8个覆盖“四大检察”的内部监督模型。

  江苏

  江苏省检察院自主研发“苏检一网通”平台,汇聚全省三级院数据,实现工作网应用“一网运行”;率先研发“三个管理”系统,推动做深做实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

  浙江

  2021年以来,浙江省检察院部署开展了司法网络拍卖、医保诈骗、刑事另案处理、特种作业安全生产领域监督等41个数字检察专项监督,全方位覆盖“四大检察”。截至目前,该省数字检察已监督成案1.9万余件。

  湖北

  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化建设试点省份,湖北汇集全省力量集中开展毒品、诈骗等7个罪名、7个业务场景的建设,实现两项监督、智能阅卷、证据审查等智能化辅助办案,目前已在全省上线。

  广东

  广东省检察机关整合数据资源,发挥成熟数字模型作用,在全省推广应用另案处理案件专项监督、财产刑执行监督、网络司法拍卖违法民事监督、行政非诉执行活动监督、珠江流域治理保护公益诉讼检察等模型。

  重庆

  重庆市检察院出台《关于落实数字重庆建设部署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的意见》,研发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监督、盗窃类犯罪立案监督线索筛查等21个法律监督模型和监管系统。

  【“五个一网”】

  【检察业务应用系统】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