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苏轼是中国遭受流放次数最多、也最能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文人。我总觉得他不是活一世,他的量子一直在天地间,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的酒里,菜里,水果里。据统计,在苏轼的存世作品中,涉及饮食的诗词文章有1212篇。
在乌台诗案这场文字狱九死一生侥幸生还的苏轼,被贬谪到湖北黄州后,有了人生的第一次质变。那一年,他45岁。
黄州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人烟凋敝,刚被贬到黄州时,苏轼被安排小寺庙定慧院居住。他笔下的“寂寞沙洲冷”写的是环境,更是心境。为了生存,来到黄州的第二年,苏轼申请到了城东高坡上的荒地。不久,城东荒地居然有了收成,让他悲喜感慨。耕种荒地的艰辛竟也催化着他心灵的复苏。在黄州,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完成了极其重要的升华。他最好的书法《寒食帖》是天下三大行书之一,他最好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好的赋《赤壁赋》《后赤壁赋》……都是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完成的,也成了他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
中国冠以东坡之名的菜肴有60多道,最著名当属东坡肉。黄州盛产猪肉,价贱如土,但富贵人家吃羊肉,不屑吃猪肉,而穷苦人家又不知如何烹制猪肉。苏东坡发明了一种烹法,在《猪肉颂》如是说:“……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这是他在俸禄极为微薄、生活极为困窘中,无意间挖掘出的美味。东坡豆腐也是他在黄州宴友时偶得的神来之笔,“豆腐、葱油煎用,研榧子一二十枚,和酱料同煮”。

昔日的黄州是今日黄冈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高考密卷闻名于世。其实黄州真正的宝藏,是900多年前对失意的苏东坡的那场心灵救赎。
由于《长安的荔枝》大火,荔枝成为今年的热门网红水果。而贬谪到广东惠州的苏东坡,不仅发现惠州秀邃的山水和吏民相待甚厚的古风,也发现了岭南水果的盛况,“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还注意到了羊肉的边角料:羊脊骨。惠州猪肉少,日常肉类也是羊肉,作为流放官员,苏东坡不可能吃到完整大块的羊肉,于是动起了羊脊骨的脑筋。
在给弟弟苏辙的家书中,苏东坡专门写了这道原创菜肴的烹饪方法,“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骨间亦有微肉,热煮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焦,食之……甚觉有补。”
惠州多芋,但因为和皮水煮的方式,吃后容易发“瘴”。一次苏轼与从潮州跑来看他的中原南迁士子吴远游夜谈时,吴远游为他煨了两枚芋头。苏轼吃得高兴,作《煨芋帖》:“芋当弃皮,湿纸包,煨之火,熟乃热啖之,则松而腻,乃能益气充饥”。吴远游对养生饮食力求“和”与“安”的见解,影响了好友苏东坡,也影响了后世的潮州人和潮州菜。
如今东坡精神已经深入惠州这座岭南小城的骨髓。“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再次贬谪,苏东坡被流放到了几乎是天涯尽头的海南儋州。此时的他,已经62岁了。
天气卑湿、地气蒸溽的儋州孤悬海外,当时生存环境极为恶劣。苏东坡写:“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即便近乎绝境,他依然找到了重要的美食之乐:生蚝。
苏东坡首先发明了酒煮生蚝。后又进一步钻研,发现烤蚝的味道甚至超过煮蚝。生蚝是当时中原和京城断断享受不到的美味,他写信告诉儿子苏过,大意是千万别把生蚝如此美味的秘密说出去……原来,自洽的苏东坡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海鲜博主!在儋州,苏东坡还发明了生油荠菜羹。他还喜食姜粥,还专门写了一篇《食姜粥记》来记录这种美食。
苏东坡在海南期间,创造了海南多个“第一”:开创第一所学堂,自制第一台插秧机,开设第一家医院,直到挖了第一口水井,培养了第一个举人、进士。还研制出了东坡笠、天门冬酒、松墨丸等文创产品,他对海南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铸就了海南科举文脉的灯塔。
儋州是苏东坡人生中最成熟的与天时共处的时光。以至于他被朝廷大赦召回时,感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黄州惠州儋州,三个最艰苦的流放地,也是苏东坡的心灵救赎地,灵魂升华地,修行终成地,将苏轼炼成了“坡仙”。
原标题:《晨读 | 何菲:孤独的美食家苏东坡》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吴南瑶 史佳林
来源:作者:何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