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为基 服务为本 共赢为果


□ 段晓美 本报记者 徐东周

  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绿色化工产业集群正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迈进。作为特种设备法定检验的主力军,河北省特检院沧州分院(以下简称“沧州分院”)以技术为核心、以服务为纽带,今年以来,累计与中海石油中捷石化、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河北新欣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化工企业签订服务协议,金额近3500万元,构建了企业降本增效与特检机构价值提升的双赢格局,既破解了企业“停车焦虑”“安全隐忧”,更以专业实力护航发展赢得市场认可。

  以硬核实力破解产业痛点

  沧州分院立足本地化工企业检验检测需求,聚焦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近年来承担市厅级科研项目8项,参与修订国家标准1项,起草省级地方标准2项,输送技术骨干考取承压类检验师108人项,声发射、漏磁、TOFD(衍射时差超声检测)等无损检测技术资质213人项,培养了一批攻坚技术人才,促成了一次次“技术门槛高、检验规模大”的合作项目。

  沧州分院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中标中海石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87台常压储罐检测项目,该项目中大于1万立方米的设备就有20台,其中4台达5万立方米,技术要求严苛、检测环境复杂、检测点位密集,项目技术要求高,检验规模创该院同类业务历史之最。检验人员根据介质、环境、使用情况,合理制定检验方案,充分研究分析储罐基础沉降,利用壁厚腐蚀超声检测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罐体底板腐蚀状况评估及保温层下腐蚀状况排查,助力企业保障储运设施本质安全,为区域危化品储运筑牢技术防线。

  全周期护航企业安全发展

  针对化工企业“生产不能停、隐患要早除”的核心需求,沧州分院实施“一企一档”,推行“年检指导—法定检验—隐患整改—技术培训”闭环式服务机制。尤其在指导企业开展年度检查与技术培训时,检验员根据设备损伤模式、结构特点及工艺流程,现场手把手指导工人精准识别不符合项,切实发挥年度检查实效——既将潜在风险消弭于萌芽,为定期检验夯实日常维护基础;又通过保持设备良好状态,有效延长检验周期与使用寿命,实现安全与效益双提升。

  该院常年开设24小时服务专线,今年以来组建技术攻关小组,上门提供技术指导与台账建设支持18次。同时,该院积极开展公益服务,今年以来排查一般隐患2787处、严重隐患442处,提出整改建议并建立跟踪台账,推动企业设备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在与沧州诺尔信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北科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7年合作协议执行过程中,沧州分院不仅提供承压设备定期检验服务,还针对企业新建项目的特种设备安装提前介入指导,帮助企业规避设计缺陷,节省后期整改成本超百万元。

  生态共建激活集群动能

  作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动企业内、企业间和园区等不同层面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构建企业内部配套,上下游企业相互关联,不同产品体系企业耦合共生、不同产业企业要素串联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园区内200多家化工企业产业关联度达83%。为规避产业链波动风险,沧州分院创新推出应急响应机制,集结承压类检验骨干成立“突击队”,科学分组,连轴作业,白天深入生产车间逐台排查,夜间同步整理数据、编制报告,顶住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实现“速办、专办、精办”目标。

  今年3月,沧州分院接到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因生产调整紧急停车的检验需求。面对308台压力容器、4.5万米压力管道年度检查任务,该院迅速响应,组建由33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检验专班,紧急开展入场前安全培训与分工部署,确保检验工作无缝衔接。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采用“分组分区、交叉作业”模式,不仅满足了企业的各项需求,还提前两天完成了检验任务,打了一场漂亮的突击战。

  “过去怕检验停车,现在盼特检院上门。你们既能给安全兜底,又能给经济效益兜底。”拿到检验报告后,沧州诺尔信新材料有限公司设备经理像吃了一粒定心丸,彻底松了一口气。作为沧州临港经济开发区产业链中的一环,该公司厂区83台压力容器、1.5万米压力管道的停车检验效率,直接影响上下游企业的生产进度。沧州分院采取应急响应机制,检验提速70%,解决了企业的“停车焦虑”。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