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以数字化建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秦平山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数字化建设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能为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要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促进数字治理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打造更具包容性、更富效率、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
强化大数据分析监测,优化政务环境。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指标。要推动大数据融合利用,提高政府决策效率。通过整合、汇聚、整理,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强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运用,对经济运行进行监测和综合研判,提高政策的精准性、连续性。加快数据平台建设,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精简、整合服务流程,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资源交易等事项进行全流程数字化运行、管理、监督。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制定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标准清单,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数据跨部门共享。完善“互联网+督查”机制,健全营商环境投诉响应、处理、追责机制,坚持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
完善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优化市场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经营主体成长发展的基础支撑。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标准,以数字技术应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简化审批程序,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等方式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探索与金融服务云平台协同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增强企业融资的便捷性。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满足企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以数字技术促进依法行政,优化法治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坚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提升法治化水平。拓宽政策信息数字化发布渠道,完善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为企业开展大数据智能推送服务。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线上行政复议、信访、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纠纷解决途径,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纠纷矛盾解决质效。建立“互联网+监管”执法工作机制,完善执法沟通和投诉维权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制度。
构建智慧监管体系,优化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人文环境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人文环境。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更新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进经营主体依法诚信经营,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作者系河北科技大学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