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电商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


环县融媒体中心

“以前给外地的亲戚寄家乡特产得往镇上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发,特别方便。”在环县木钵镇高寨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村民郭永成的话语里满是喜悦。日前,郭永成将自家磨好的荞面送到村里的电子商务服务点后,工作人员熟练地为他打包封装,邮寄了出去。

这日常的一幕,正是环县以电商为纽带,打通县乡村物流“末梢”、激活乡村经济活力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环县积极构建电商与物流互促、产业与就业联动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让“山货”出深山、产业增效益、群众稳增收。

织密物流网 统仓共配破解流通难题

“每天在固定时间段,都会有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将包裹分派至村级站点,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完成取件、寄件、网购、销售等一系列操作。”环县木钵镇高寨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负责人胡金昌一边整理着当天抵达的快递包裹,一边介绍道。

在县级快递分拣中心的标准化的厂房内,自动化快递分拣线高速运转,一件件来自全国各地、大小不一的包裹依次被送上智能化传输带。扫描二维码后,物品按照预设的乡镇、城区、大小、重量等信息被精准分投。门口,一辆辆大型物流配送车和各式各样的小型配送车辆正在排队装卸货物,准备将货物分送到各地。

据了解,环县已建成县级电商物流仓储中心1处、乡镇服务站20处、村级服务点251处,形成了高效运转的“县级统仓、乡镇分拨、村级配送”三级物流体系。“这种统仓共同配送模式,不仅降低了各家快递企业的运营成本,更让本地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大幅提升。”环县快递分拣中心负责人靳紫城说。

建强产业园 产业联动打造电商引擎

走进环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在“环乡人”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中心大楼内,包装精美的羊肉、小杂粮、苹果等产品琳琅满目。依托“电商+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环县将“特色好品”与“消费市场”紧密连接;通过“线上+线下”“产业+电商”一体化营销策略,先后在拼多多、京东、抖音等平台开设店铺,让当地特产售向全国。

在环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内的甘肃盛飞豪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羊肉加工车间里,切割、穿串、称重、塑封、装箱……整套流程井然有序。每天,有3万余串品质上乘的小肉串从这里生产出来,发往全国各地,成为天南地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我们持续完善合作社统一订单、企业统一加工、‘环乡人’统一品牌、网货中心统一包装、溯源体系统一监管、物流体系统一配送的‘六统一’电商运行模式,让‘养在深闺’的优质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乘着电商快车进入了广阔市场。”环县电商办主任张金勃介绍。

近五年来,环县共培育电商企业265家、各种网店经营户2200家,电子商务服务网店185个,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10亿元,电商产业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搭好培训台 “就业+孵化”培育新农人

“大家注意,直播也是有技巧的,直播和粉丝互动很重要……”为系统化培育电商人才,环县整合多部门培训资源,面向返乡青年、致富带头人、村干部等群体,围绕内容策划、直播技巧、短视频创作等,开展分期分类培训,帮助学员实现从“零基础”到“专业主播”的转变。

在环县,一场由一部手机、一个支架引发的销售方式变革正在上演。这里的电商直播不再局限于室内直播间,而是深入农产品采收现场、土特产展销会、传统乡村集市第一线,为线上观众带来原生态的沉浸式体验,极大地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洪德镇庄子峁生态农庄成为首批成功范例。环城镇城东塬村、曲子西沟村等10个特色村也正在被打造成“直播+休闲农业”与“直播+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样板村。

为支撑这一转型,环县重点培育了500名电商创业就业骨干,重点孵化100名具有发展潜力的本土主播,为发展电商新业态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1至9月,环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7.5亿元,同比增长9.52%;网络零售额3.86亿元,同比增长7.23%。(史珊)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