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王梦颖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要求所有学科既要传授学科知识,也要进行价值引领,发挥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外语课程因涉及大量西方文化,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多模态AI技术整合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形态,具备深度理解、生成和交互的强大能力,其在高校外语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有助于营造多维立体教学语境,提升教学互动性,强化外语课程育人效果。
构建多模态AI驱动的思政资源库,实现精准内容供给
多模态AI赋能下,外语课程思政应构建一个动态、海量、精准的思政教学资源库。高校应构建思政元素标签体系,实现资源精准定位。立足外语课程特色,组织思政教师、外语教师、教育专家等深挖外语课程思政要点,构建思政元素标签体系,涵盖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职业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生态文明等核心范畴,并将其细化为具体的场景标签;借助多模态AI的网络爬虫和内容理解能力,抓取、、CGTN、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权威客观报道中与思政相关的新闻视频、纪录片、演讲等原生素材,解析视频中的人物表情、语气、场景氛围、图像象征意义等,实现深层次的语义理解。高校可联合企业打造智能匹配推送机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内嵌于教学平台的AI助手,根据单元主题关键词,自动从资源库中匹配最新教育教学素材,并附带中英文双语字幕和思政点解析。发挥AI技术的数据分析优势,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互动偏好等数据,为其推荐个性化的思政学习资源。例如,对经济感兴趣的学生,可为其推送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成就的深度报道;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为其推送运用西方油画技法展现中国山水精神的AI生成艺术作品及其创作理念解读。
创设沉浸式、交互式思政情境,实现思政融入的沉浸与互动
多模态AI创造的沉浸式情境能够实现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应注重引入数字化教学技术,营造虚拟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习内容。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重建“丝绸之路”商队、延安窑洞的英语广播场景等,学生就像置身于历史现场,以第一人称视角与虚拟历史人物进行英语对话;构建国际商务谈判、联合国气候大会模拟、跨文化冲突调解等虚拟场景,在实战中锤炼学生的政治定力与沟通智慧。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可创设AI角色互动情境,提升教学吸引力。开发具备深度对话能力的AI虚拟人,为其设定外国记者、跨国公司高管、社区管理者等角色,学生可与AI就某个思政主题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或辩论,AI则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质疑或引导,促使学生将思政认知内化为稳定的价值判断和表达能力。外语教师应鼓励多模态创意表达,引导学生运用AI工具进行创作。利用AI文生图、文生视频工具,将愚公移山、精准扶贫等中国故事转化为视觉海报、短视频或动画,并配以英文解说和字幕;组织项目式学习,锻炼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在主动挖掘、梳理和展示家乡文化之美的过程中,自然升腾起文化自豪感与乡土情怀。
创设人机协同的智慧课程思政,提升外语教育教学实效
基于多模态AI赋能外语课程思政建设,高校需明确教师与机器的角色定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人机协同。高校应明确人机协同的教学分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AI负责基础工作,如素材搜集、案例初筛、语法批改、数据统计、简单问答等,解放教师生产力;教师专注高阶引导,集中精力设计高质量的教学项目,组织深度的小组讨论,解读AI评价报告,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价值引领和心灵沟通。高校需注重教师AI素养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对外语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帮助其“驾驭”AI进行思政教学设计,学会利用AI生成高质量的教学案例。高校应积极搭建教研智慧云平台,丰富教学素材、促进教师交流。建立云平台,支持全校外语教师上传、分享、评价思政教学的优秀教案,并利用AI对平台上的海量教案进行聚类和分析,提炼最佳实践路径,并向教师推荐最合适的思政融入方案,形成“人机共创、集体进化”的教研新生态。
构建多模态AI赋能的保障机制,增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规范性
多模态AI在高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为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创设了良好条件,但高校也应意识到数字技术潜藏着信息安全风险,需成立校级AI赋能课程思政工作小组规范数字技术的应用。高校需制定AI教学伦理规范,保障数据安全。严控学生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范围,遵循最小化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对收集数据进行匿名处理,保护学生的隐私安全;定期审计AI评价算法的公平性,防止因数据偏差导致对某些学生群体的不公,并向师生解析AI评价背后的逻辑,增加其对多模态AI应用的可信度;建立严格的AI生成内容审核机制,要求教师对AI推荐的素材作政治把关和内容审查,确保推荐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与技术企业建立长久合作,建立技术内容更新机制,保障思政资源质量。结合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不断迭代AI工具的功能,同时建立资源库定期审查与更新机制,及时剔除过时、不宜传播的内容,保证思政资源的“鲜活度”。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本文系2024年江苏高校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外语教学改革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英语国家概况’为例”〈2024WYJG05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