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贵州立足“山地省”地理特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全力推进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交通网络建设。
从世界级桥梁集群崛起,到“市市通高铁”闭环成型,再到航空枢纽联通内外,叠加城乡公交服务升级,贵州彻底打破“地无三尺平”的交通桎梏,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激活区域经济动能、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坚实交通根基。

深秋的花江峡谷大桥在云雾缭绕间,如同巨龙般横跨两岸。开通一个多月来,这座“超级工程”不仅成为贵州交通新地标,桥下一隅的小花江村也迎来发展机遇,村民们的生活也随之“节节高”。
小花江村村民林国权当地村民林国权告诉记者:“我们附近的民宿入住率百分百,每天接到的各种咨询电话和信息都有六七千条。我这里才40多间房,完全应接不暇。我计划年底打造100个房间,让每一个来看‘世界第一高桥’的客人得到更好的体验。”
“在优雅的院子里一抬头就看到美丽的大桥,云雾缭绕中又很柔美,以后我们还会常来。”游客孙筑萍告诉记者。

花江峡谷大桥的“带火效应”,是贵州桥梁经济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贵州持续扩容世界级桥梁集群,天门特大桥等一批“桥界明星”相继涌现。截至目前,贵州全省累计建成3万多座桥梁,已建和在建桥梁总长超过5400公里,“桥梁博物馆”的名片愈发闪亮。
除了桥梁建设成果丰硕,贵州公路建设同样再攀新高。截至目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9000公里,较“十三五”末新增1200余公里,出省通道从23个增至29个,从“县县通高速”向“县县通双高速”跨越,“六横七纵八联”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基本成型,为区域经济循环注入强劲动力。

高铁飞驰间,时空距离短。作为贵州“市市通高铁”的收官工程,盘兴高铁目前已进入运行试验阶段,预计年内开通运营。这条连接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南州的“黄金线路”,让贵州高铁网络实现“闭环”。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车务段保田站客运负责人陈鹏告诉记者:“为保证第二天列车正常运行,每天我们都会对线路进行巡视检修,目前站房还在进行完善工作。”
盘兴高铁开通后,贵阳至兴义的通行时间将从现在的3.5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全省8个市(州)中心城市将全部纳入贵阳1至2小时高铁圈。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贵州铁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600亿元,新增铁路里程400公里,截至目前全省铁路总里程达4256公里,其中高铁1808公里,为贵州融入全国高铁网奠定坚实基础。

贵州省建筑设计院总规划师刘兆丰告诉记者:“贵州的高速路网、结合我们的高铁网、航线网,很多指标在全国前列。在地形复杂、挑战很大的山地省份里,交通体系奠定的基础,让道路崎岖的贵州变成便捷的地区,把文化、风景串在一起,又给贵州构建了一套旅游风景网。”

银鹰穿梭时,云端通道畅。“十四五”期间,贵州航空事业同样实现跨越式发展。省内11座机场通过“支支串飞”模式实现“串珠成链”,新增贵阳至毕节、遵义至兴义等12条短途航空快线,构建起“干支结合、以干带支”的航空网络。
九元航空贵阳基地总经理王泽林表示,“村超”“村BA”非常出圈,贵州已经在国际上打响了自己的旅游品牌。今年陆续开通了贵阳往返曼谷,贵阳往返万象,贵阳往返吉隆坡,贵阳往返首尔国际航线,其中曼谷航线还串联了宁夏银川,便利了西北旅客经贵阳中转出行。

依托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贵州更成为吸引国际游客的“磁石”,多家航司纷纷布局国际航线。
天津航空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徐竟博告诉记者:“结合贵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及东北亚地区的经贸文旅往来需求,逐步探索拓展更多热门目的地国际航线,以更优质的服务助力贵州链接全球市场。”

交通建设的成果,最终要惠及民生。“十四五”期间,贵州在织密对外交通网络的同时,也不断完善城乡公交体系,让“绿色出行”成为群众生活新风尚。目前,全省累计投入近1.2万辆客运及公交车辆服务城乡。
贵阳公交15路凭借优质服务、新能源应用与智慧运营,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新能源公交高品质线路”。
贵阳公交15路驾驶员班红秀贵阳公交15路驾驶员班红秀告诉记者:“进入15路公交已经7年了,一直都是微笑服务,让大家感受我们公交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和温暖。”
截至目前,贵阳公交已拥有运营车辆2294台,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65.61%,并建成29座充电站,形成覆盖城区、延伸郊区的绿色出行网络。

“在2025年末我们将突破1000条公交线路的规模。接下来‘十五五’期间,我们还将以科技化手段的运用、数据分析的能力提升方面,更加精准地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贵阳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开敏告诉记者。
记者:林佳艺 申能会 宁 波
一审:曹 轶
二审:李柏杉
三审:李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