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安慧芳
“空口白牙就说地是你家的,有文书吗?”
“那块地我家前些年一直就在种,你又凭什么说是你家的?”
近日,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前光村木老田组修建排水沟渠,两户村民为占地权属的事争论不休,导致关系紧张。
“给村里修建排水沟渠是大事,你们两家都在给集体作贡献,做好事是不是该坐下来和和气气谈?”村(居)专职人民调解员万一富把两家约到镇政府“老万调解工作室”,一句话就让闹矛盾的两家人哑了火。
“老万调解工作室”是玉屏首个个人调解工作室,成立于2024年11月。在村民们眼中,对于婚姻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纠纷、山林土地权属争议等矛盾调解,“老万”着实有“两把刷子”。
对于这次的纠纷,老万也是胸有成竹,因为此前已经多方打探——向村委会了解了土地归属情况,又找村民打听两家对那块地的使用情况。掌握了双方纠纷缘由和具体情况,这“结”就好解了。
“老万懂法,调解工作做得公平公正,我们信他。”在耐心倾听两家发言后,万一富摆事实、讲情理、释法律,让双方从剑拔弩张走向和谐商谈,最终达成共识,签订调解协议书。据了解,这已是“老万调解工作室”今年成功调解的第64起纠纷。
在玉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已成为常态。这得益于该县率先在铜仁完成了村(居)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以及覆盖全县的136个人民调解委员会。
“矛盾纠纷不能一化了之,做到早稳控、快调解后,还要确保调解成果得到有效落实,整个调解过程都规范地办。”万一富介绍,再加上“事前研判+事后回访”的工作机制,保障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切实解决。
“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只是搭建载体,我们还要在如何让人民调解工作走深走实上下功夫。”玉屏司法局副局长杨禹介绍,按照“成熟一个配备一个”的原则,该县的人民调解组织组建迅速、扎实。2024年,全县各村(居)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共2082次,调解矛盾纠纷947件,其中调解成功929件,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接下来,玉屏将进一步优化调解组织架构及调解员队伍结构,强化业务培训,创新工作方法,将化解基层矛盾的“第一道防线”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