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金周报1110|COP30:北京获“地方气候领袖”奖 《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


动力电池

科学家提出全气候电池设计框架

锂离子电池虽是目前最主流的储能设备,却存在明显短板:低温环境下难以全功率运行,高温时可能发生爆炸。为攻克这一难题,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学家日前在《焦耳》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一项创新的全气候电池设计框架,有望让锂离子电池在宽温域范围实现高效、稳定的电力存储。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介于-30℃—45℃之间。随着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高温大型系统的普及,电池的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尽管现有系统常依赖外部加热或冷却装置来维持运行,但这些设备不仅笨重耗电,还需频繁维护,效率低下。即便采取温控措施,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仍会性能衰减,高温下则容量与稳定性双双下降,极大限制了其在太空等极端环境中的应用。

为此,团队提出在全气候电池内部集成加热元件,使其既能在高温环境安全稳定工作,也可借助自发热机制应对严寒环境。在新设计中,电池内部加热结构采用厚度仅约10微米的镍箔,完全由电池自身供电,不仅赋予系统自我调节温度的能力,还几乎不增加电池的重量或体积。

这一设计实现了多重突破:电池可靠运行的温度范围扩展至-50℃—75℃,适用于传统锂离子电池难以胜任的场景。通过将热管理功能内置,不仅显著节省了电池系统的占用空间,也摆脱了对外部温控设备的依赖,大幅简化了系统结构。

电动车

上海启用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火灾风险监测平台

近日,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火灾风险监测处置平台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地方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测平台。该平台由上海市消防救援局和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联合打造,旨在构建事前分级预警、事中报警处置、事后分类溯源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数字化平台。

法国首条动态感应充电公路测试成功,重型货车行驶1km充1km 

11月7日,法国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方VINCI Autoroutes宣布,世界首条动态感应充电高速公路完成初次测试,实现了300kW的瞬时充电功率和200kW的平均充电功率。这一创新技术路段位于巴黎附近的A10高速公路,长约1.5公里,路面下方分布了900个由电网供电的铜制线圈。测试车辆包括卡车、巴士、轿车和厢式货车,其中重型货车在测试路段行驶1公里可补充1公里续航,而轻型车辆行驶1公里可补充多达3公里续航。

深圳市正全力推动全国首个全市道路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开放

11月7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炜表示,深圳市正全力推动全国首个全市道路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开放。他同时表示,L4方面,深圳市推动了由科技企业产品与技术相关能力测试向出租车公司市场运营的转变,预计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这一产业新阶段将落地。

新能源

美国能源巨头向欧盟发出最终通知:不撤销法规就退出市场

11月3日,美国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达伦·伍兹表示,欧盟一项新气候法案过于严苛,若不大幅放松监管力度,公司将无法继续在欧盟开展业务。

伍兹指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欧盟去年通过了CSDDD,该法案将于2027年生效。

这项法规要求大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识别并解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否则将面临相当于全球营业额5%的罚款。而关键点在于CSDDD也将适用于企业在欧盟之外的业务经营。

伍兹在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博览会(ADIPEC)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我们无法在欧洲成为一家成功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如果欧盟试图将这些有害的法规推广到我们在全球的所有业务领域,那我们将无法继续留在那里。”

伍兹指出,该立法要求像埃克森美孚这样的大型企业制定与《巴黎协定》一致的气候转型计划,而这在技术上不可行。

“令我震惊的是,这种越界的监管不仅要求我们在欧洲的业务达标,还要求我对全球所有业务都这样做,哪怕这些业务与欧洲毫无关系,”他说。

伍兹警告称,埃克森美孚正在积极游说反对CSDDD,如果该法案以当前形式通过,将产生“灾难性后果”。

“我们将继续努力动员全球商界领袖共同反对这项立法,”他说。

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 位居世界第一

11月6日,国家能源局消息称,截至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1亿千瓦,装机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超3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已跃居世界第一。分区域来看,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3118万千瓦,占全国30.4%;西北地区装机2672万千瓦,占全国26.1%;华东地区装机1655万千瓦,占全国16.1%。

目前,我国新型储能的大型化发展趋势明显,单站10万千瓦及以上装机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前三季度,全国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为770小时,同比增加约120小时。在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新型储能作用逐步增强。

ESG

COP30:北京获“地方气候领袖”奖

当地时间11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地方领导人论坛暨C40全球市长峰会上传来好消息:北京市申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项目”荣获2025年城市气候领导联盟(C40)“地方气候领袖”奖。北京是12个获奖城市(地区)之一,也是本次评选唯一获奖的中国城市。作为本次唯一获奖的中国城市,北京用系统性实践向世界亮出超大城市绿色转型的“中国方案”。

据了解,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涵盖全球近百座大城市,其“地方气候领袖奖”由彭博慈善基金会与COP30主席国巴西联合主办。本届奖项设置了“能源转型和智能建筑”“清洁交通、绿色畅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安全的基础设施”“健康城市、强大社区”“持续废弃物解决方案”“伙伴合作力量”等6个评选类别,共收到了来自全球45个国家超过160份申请。北京市获奖类别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安全的基础设施”。

古特雷斯:希望COP30开启“加速和落实的十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1月6日在贝伦气候峰会上发言时表示,希望即将到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能够开启加速发展和落实行动的十年。

古特雷斯在发言中正告世界各国重视全球气温上升将带来的严重社会经济后果,呼吁各国迅速采取行动,力图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

“残酷的现实是,我们未能确保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古特雷斯警告说,气候变暖可能会将生态系统推向灾难性的临界点,使数十亿人面临不适宜居住的环境,并加剧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但如果现在立即采取大规模的行动,就有可能把升温幅度控制到最小,把持续时间缩至最短,并在本世纪末前将升温幅度降至1.5摄氏度以内。

古特雷斯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各国携手并进、加快步伐。首先,各国必须就一项大胆且可信的应对计划达成一致。这意味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气化和提高能源效率;建设现代化电网和大规模储能设施;到2030年遏制并扭转森林砍伐;减少甲烷排放等。其次,必须展现出一条清晰且可信的路径,以实现到2035年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的目标。发达国家必须率先每年筹集3000亿美元的融资。第三,发展中国家必须在COP30后获得一套能够实现公平、尊严和机遇的气候正义方案。

《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8日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其中提到,中国促进储能与电力系统各环节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以关键电网节点或偏远地区为重点,合理布局新型储能,鼓励电动汽车、不间断电源等参与系统调峰调频。推动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多元化应用。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达到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是2020年的2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今年10月为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10月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当地时间11月7日发布报告称,2025年10月成为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10月。报告显示,今年10月的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高出1.55摄氏度,这也是自今年4月以来,首次月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超过1.5摄氏度。

日本发生6.8级地震

11月09日16时03分在日本本州东部远海(北纬39.45度,东经143.75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日本气象厅随后发布了对日本东北地区的“海啸注意报”,预计岩手县局地可能出现最高约1米的海啸,请沿岸民众保持警惕,远离海岸和河口区域。 

此前,11月09日04时29分在日本本州东部远海(北纬39.35度,东经143.65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1月09日06时15分在日本本州东部远海(北纬39.50度,东经143.45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植物中发现“稀土矿”

我国科研人员在一种名为乌毛蕨的蕨类植物体内,不仅发现大量富集的稀土元素,还首次观测到这些稀土元素在植物组织细胞间“自我组装”,形成了一种名为“镧独居石”的矿物。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天然植物中发现稀土元素的生物成矿现象,为未来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路径。相关成果于11月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人工智能、新能源、国防等重点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战略资源,但传统稀土矿物开采伴随着生态环境破坏。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建喜研究员团队致力于寻找更清洁、更可持续的稀土获取方式。

此前,科学界已发现乌毛蕨等一批特殊的稀土“超积累植物”,即对稀土元素具有超强富集能力。它们仿佛土壤中的“稀土吸尘器”,能高效吸收并浓缩分散在环境中的稀土元素。

在该研究中,科学家观测到,在乌毛蕨叶片的维管束和表皮组织中,从土壤中吸收的稀土元素会以纳米颗粒形式沉淀,并进一步结晶成一种名叫“镧独居石”的矿物。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植物的自我保护机制,就像是植物在体内“打包封存”有毒物质,把可能伤害细胞的稀土离子,稳稳锁进矿物结构中,实现稀土的钝化和自然“解毒”。

绿色消费

跨国公司从可持续中寻找新商机

11月5日开幕的2025进博会上,全球高端精品集团开云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则聚焦、加速和赋能中国新一代创意人才的成长。通过联结起中国与欧洲在设计、匠艺、创新及未来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深度对话与互鉴,开云集团期望从中找到新的增长机遇。

乐高集团的“可持续公园”展示了其在材料创新上的突破:纸制包装袋、再生人造大理石制成的透明元件,以及源自甘蔗的生物基植物元件。乐高集团首席执行官倪志伟表示:“进博会为我们提供了展示产品和理念的重要平台。自2018年首次参展以来,我们在品牌建设、零售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上的持续投入,为在这一市场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投入已转化为实际的商业回报。2024年,乐高营收达743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13%;2025年上半年业绩再创新高,总营收增长12%。可持续战略不仅提升了品牌声誉——乐高连续三年蝉联全球声誉最佳企业——也推动了实质性的业务增长。

中国前10月贸易增长3.6%,汽车出口同比增14.3%

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显示,我国2025年前10个月货物贸易保持平稳增长。进出口总值达到37.3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其中,出口额为22.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进口额为15.19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具体来看,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过六成,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显著。集成电路出口额达到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4.7%;汽车出口额为7983.9亿元,同比增长14.3%。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