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南昌讯(周传军 记者朱海)近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工信、应急等16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四方责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监管效能,提升质量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向来呈现部门多、链条长、门类广、对象多的复杂局面,面临诸多新的风险挑战。为有效破解监管中的难点和堵点,江西16个部门联合强化企业主体、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属地管理“四方责任”,着力构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协同共治格局,推动形成责任清晰、衔接顺畅、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意见》明确,企业必须把好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产品质量风险管理,严格遵守产品标准,做好出厂检验,对售出产品的质量问题负责,履行追溯和召回义务,当好质量第一责任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领域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及时掌握行业质量动态,开展风险预警,并与其他部门共享信息、联合执法,共同推动行业的质量诚信建设,落实领域监督责任;各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生产许可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力度,始终保持对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技术帮扶,用好监管组合拳,提升整体监管水平;各属地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应急处置,将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推动跨部门协作,同时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共同扛起管理责任。
据江西省市场监管局质量监督处负责人介绍,《意见》突出系统性、协同性和实效性三大特点。在系统性方面,着力构建前端源头治理、中端监管发力、末端落地见效的全链条、闭环式工作机制,确保从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管、有人负责。在协同性方面,通过强化“四方”联动,推动监管模式从局部管控到系统治理、从分散监管到协同发力的转变,实现“各自为战”向“协同共治”转变,形成治理合力。在实效性方面,通过完善制度,强化政策支持、资源供给和应急处置,推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模式创新,确保各项措施能够落地见效,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