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沁县总工会开展“书香暖心 驿路同心”读书日活动。图片由果洛州总工会提供西海新闻记者 吴梦婷
巍峨雪山脚下,一代又一代工会人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绚烂绽放。
在党建引领下,果洛州总工会将民族团结理念深度融入工会工作的每一处细节。无论是积极推动各民族职工携手共建、成果共享的工人文化宫建设,还是用心记录一线劳动者拼搏奋斗足迹的“追光人”行动;无论是倾力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还是扎实推进技能培训项目,民族团结始终是果洛工会工作中最鲜明的底色。
服务汇团结 技能培训拓宽新路
果洛州,一座焕然一新的工人文化宫正成为职工群众心中的温暖坐标。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的建筑,不仅见证了工会服务的不断升级,更书写着民族团结的生动篇章。
走进文化宫内的工会史馆,一组数字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党的十八大以来,果洛州总工会累计帮扶困难职工11325人,发放慰问金2299万元,资助1076名困难职工子女圆梦大学。这些数字背后,是工会组织作为“娘家人”对各族职工的温暖守护,更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鲜活注脚。
9月底,在果洛州工人文化宫的高原氧吧,30多名各族学员正专注学习衣物叠放、房间清洁等规范动作。培训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果洛和谐家政公司负责人孔繁荣不时提醒:“每个人都要认真学习,这5天培训要让大家掌握实用技能,打开就业新门路。”来自不同民族的学员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这样的温暖故事,在果洛州还有许多。2000年,汉族姑娘朱福香跟随丈夫来到果洛,语言不通、生活不适让她一度陷入困境。丈夫去世后,她独自带着孩子,生活陷入困境。
果洛州总工会得知情况后,主动将朱福香纳入困难职工帮扶体系,不仅提供生活救助,还推荐她到州接待中心餐厅当服务员。更让朱福香感动的是,工会专门组织了酒店管理培训,她凭借勤奋好学成为优秀学员,如今已能熟练用藏语和汉语服务客人。
从史馆里的历史记忆到培训室里的技能提升,从困难帮扶的温暖数据到各族职工的奋斗故事,果洛工会始终将服务职工与促进民族团结紧密结合。
在这里,工会不仅是职工的“娘家人”,更是民族团结的黏合剂。工会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就业帮扶、文化交流等活动,搭建起各族职工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书香润团结 宣讲活动凝聚人心
果洛州总工会以职工书屋为载体,将书香浸润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打造出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
果洛州委党校图书馆内,9万册纸质与电子藏书涵盖政治、哲学、文学、法律等类别,其中5万册电子书籍与30余种报刊构建起多元知识库。2022年,图书馆先后获评中华全国总工会、青海省总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成为职工学员充电赋能的重要阵地。
为夯实服务根基,果洛州总工会因地制宜优化书屋功能。在职工书屋,藏书结构从经典文学延伸至专业技能、社区治理、纠纷调解、基层党建等实用领域,其中基层治理类图书因贴合职工需求广受青睐。书屋更通过规范管理、创新服务,成为各族职工交流思想、提升素养的文化交流场所。
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果洛州总工会组织宣讲队走进社区、企业等,通过悬挂横幅、放置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开展了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向职工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果洛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果洛藏族自治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法律法规政策,向广大职工群众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
银幕映团结 工会驿站光影交织
深秋的果洛州玛沁县格萨尔广场,寒风中涌动着暖意。银幕前,各族群众围坐成圈,随着电影放映员南拉才让调试设备,光影跃动间,大家轻声讨论剧情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是果洛州总工会以服务促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南拉才让自1989年踏上放映之路,30余年间每年完成400场次放映,总行程超4万公里,他的足迹遍及玛沁县所有乡镇村社、学校企业。这条用胶片铺就的团结之路,不仅串联起草原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
为解决室外放映受天气影响的难题,玛沁县总工会在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配备专业放映设备,将驿站打造为群众固定的“文化会客厅”。如今,红色经典、民族团结等主题影片在驿站轮番上映。
居民多杰感慨:“看电影时,各民族群众坐在一起聊剧情、聊日常,感觉特别亲切。”从格萨尔广场到乡镇村社,从银幕内到银幕外,果洛州总工会通过暖心驿站的电影放映,既为群众提供了稳定的观影场所,又在光影交织中让各族群众增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