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全球海洋战略的地理密码


  ▌岳竹

《海上“咽喉”:重要海上通道》郗笃刚 刘玉 星球地图出版社

  在人类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海洋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大航海时代开启全球贸易与交流的新纪元,到如今海洋经济与军事力量博弈深刻影响世界格局,海洋的每一片波涛都涌动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19世纪末,美国战略家马汉总结得出:“控制海洋即控制世界贸易,即掌握全球财富和权力。”历史无数次证明:“海兴则国强民富,海衰则国弱民穷。”在现代国际战略竞争中,海洋是制高点,更是制胜点。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那么,经略海洋,从哪里开始?全球海洋战略的地理密码是什么?《海上“咽喉”:重要海上通道》从历史、地理、军事战略等多重视角,深入剖析了这些海上通道的空间分布、历史演变、战略发展以及大国海上争控的复杂局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且细致入微的全球海洋战略画卷,成为读者解锁全球大国海上战略的地理密码。

  当今世界,12个关键海峡和运河承担了50%以上的海运量。控制住这些关键的海上通道,就能扼住全球经济的命脉。以日本为例,其经济与安全的命脉,都系于8个海峡之上。因此,海上通道被喻为全球海上的“高速公路”,它既是石油运输的“油管”、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通道,又是海空兵力全球机动的“坦途”。

  海上通道是大国全球博弈的焦点。冷战时期,美国制定了控制世界16条海上战略通道的计划,这些通道成为美国控制全球贸易、全球军事战略布局乃至影响世界局势的“锁眼”。以马六甲海峡为例,它连接和印度洋,是东亚国家对外贸易和能源运输的关键通道。美国紧盯马六甲海峡,不仅是为了保障自身的能源运输安全,更是为了在亚洲地区维持其军事存在和战略影响力,通过控制这一咽喉要道,对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形成潜在制约。

  伊朗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伊朗在海峡附近部署重兵,建设大量军事设施,在必要时可以封锁这个“世界油阀”,从而影响全球石油贸易和世界经济。美国及其盟国都明白,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将会造成多大影响。正是霍尔木兹海峡的存在,使得伊朗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底气十足,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得不忌惮三分。

  俄罗斯作为面积最大的陆权国家,虽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却因缺乏优良的出海口而面临诸多困境。俄罗斯海军有四大舰队,其中,除了北方舰队直面冰雪覆盖的北冰洋以外,另外三支舰队都“窝”在边缘海里,进出和印度洋的通道均被关键海峡封锁。尤其是黑海舰队,必须通过黑海海峡,经地中海进入大西洋。黑海海峡一旦被土耳其封锁,黑海舰队就会被困在黑海,成为“内湖舰队”。这种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促使俄罗斯不断寻求新的战略突破点,如加大对北极航道的开发与争夺。

  从军事战略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海上通道如何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甲午战争后,日本与俄罗斯为争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东乡平八郎在对马海峡选取有利伏击海域,以逸待劳,坐等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最后大获全胜。历史上,与大英帝国国运相关的重要战争基本上均发生在英吉利海峡,在 英 法 战 争(1337年、1339年)、英西战争(1588年、1602年)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中,这里都发生过重要的海战。

  本书兼具专业性和科普性,对每一处海上通道都给出了精确的地理位置、航道宽度、水深等地理信息,分析其独特的地质构造、气候条件以及周边地形地貌对航运的影响,并从历史演变、海上战争中透析其战略价值。以马六甲海峡为例,书中以六个小标题、从六个方面讲述了马六甲海峡的自然、历史以及军事和战略意义:“繁忙的‘海上十字路口’,东亚‘海上生命线’”一节,分析了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通航千年的兵家必争之地”一节,从公元4世纪的古代名城马六甲讲到公元7世纪的三佛齐国,再到马剌加王朝与明朝政府的战略同盟关系,描绘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海峡之争;“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海外基地”一节,为读者再现了郑和下西洋,这是马六甲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西方殖民者从海上入侵亚洲的‘桥头堡’”一节,揭开了马六甲进入西方殖民视野后几百年来血腥的历史;“当今大国争相控制的关键海峡”一节,带我们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六甲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最后“脆弱的‘海上生命线’”一节,道出了马六甲海峡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但这仍不足以撼动它的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价值。

  书中还让我们关注到一些“冷门”水道的巨大作用。在人们的通常认知中,好望角南部水道的重要性远不及苏伊士运河。但作者通过“长赐”号堵塞苏伊士运河事件,带大家认清了它的重要价值。对于东亚—欧洲这条航线,虽然绕行好望角比穿越苏伊士运河要远得多,但由于运河要收取高额的通行费,而且相对狭窄,每年通过好望角南部水道的巨型货轮和油轮仍有2.5万艘,西方进口石油的三分之二、战略物资的70%、粮食的四分之一均由此水道运输。这拓宽了读者对全球海洋局势的认知,让我们明白每一条海上通道都在全球海洋经济与军事格局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