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名写信驳斥“祭孔读经”


  ▌汪兆骞 著

  1913年2月,周树人在《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一卷第一册发表《儗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此文虽是代表官方发表美术和文物保护意见书,但不妨碍从中体现周树人本人对古代艺术及宗教的尊重。在“播布美术之方”中,周树人提出建设事业、保存事业、研究事业三条措施。保存事业列了四项,三项与宗教有关。

  当时北京处于白色恐怖之下,到处布满了侦探,许多进步青年被抓进监狱之中下落不明。周作人文章提过,北京的文官为了自保,各出奇招,许寿裳学会打牌,周树人就去抄碑,到处搜求碑帖拓片,重点是汉代画像石拓本、六朝造像和有关佛寺的碑、铭、志、记等,并且认真整理,编成集子,惜当时未印行。

  周树人沉浸到书中,是为了排解内心的忧郁。他大量购买图书并阅读,无法购买的图书,比如那些珍贵的古本,就整本整本地抄录下来。他先后抄校了《谢承后汉书》《谢沈后汉书》《虞预晋书》《云谷杂记》《易林》《石屏集》《嵇康集》《谢氏后汉书补逸》《沈下贤文集》《出三藏记集》《法显传》等书。

  1914年4月开始,周树人开始大量购买并阅读佛教书籍,“用功很猛”(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还跟住在绍兴的周作人互相交流。周树人还经常去佛寺考察,先后去过北京陶然亭慈悲寺、法源寺、雍和宫、圣安寺、崇效寺、龙泉寺等。周树人的母亲鲁瑞信仰佛教,据学者研究,周树人托金陵刻经处刻《百喻经》一百册,是为庆贺母亲六十大寿。

  在研究佛学的同时,周树人也阅读庄老的著作。在五四运动之前,周树人就注意到儒、释、道三教合流对国民性格和信仰体系的影响至关重要。周树人曾对许寿裳说过,孔学提出三纲五常,硬要民众当奴才,本来不容易说服人,而佛教轮回说很能吓人,道教炼丹求仙则颇有吸引力,能补孔学之不足。所以历来统治者以儒、释、道三者兼济,互相补充融汇,以达到巩固反动统治的目的。周树人将批判的锋芒对准了孔子创立的儒家。鲁迅后来写的《吃教》一文,抓住中国传统信仰体系的基本特征,正与历史事实相符。

  1913年6月,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后,抛出《通令尊崇孔圣文》,通令全国“尊崇孔圣”,举行“祀孔典礼”,还要立“孔教为国教”。社会上一时间出现了许多尊孔团体。周树人在1913年9月28日的日记中表达了自己的憎恶和嘲讽。

  尊孔读经,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后来,1934年,国民党南京政府确定8月27日为“先师孔子诞辰纪念日”,蒋介石提倡强调“礼义廉耻”的“新生活运动”,文化教育界出现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这些,都为周树人的研究提供了例证。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亡,黎元洪继任大总统。7月,范源濂任段祺瑞内阁的教育总长,这是他第二次任教育总长。范源濂又提出“祭孔读经”。每次祭孔,受过新学熏陶的部员总会觉得屈辱。按等级他们够不上顿首或鞠躬的资格,但要戴上冕帽将“帛”或“爵”规规矩矩地递给诸公。周树人和从浙江来教育部任职的许寿裳、钱家治、张协和、张宗祥、杨莘耜等人无法忍受这种屈辱,联名写信驳斥“祭孔读经”的荒谬。这信一式两份,一份送范源濂,一份摊在办公桌上让大家观看。范源濂报复众人,让众人明升暗降。许寿裳离开教育部去了江西,杨莘耜到吉林当教育厅厅长。周树人因为是社会教育司的,无法外放才留下。 (2)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