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丁雅栀】8日下午,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海峡两岸暨港澳互联网发展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科技基础强大、青年充满活力、文化凸显多元,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制度协同、产业互补、文化共创,成为新阶段的重要课题。《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科技合作带动文化交流”已成为与会代表的普遍共识。他们表示,互联网技术正穿透信息壁垒,成为连接经济机遇与文化血脉的强大纽带,而粤港澳大湾区是这一融合进程的重要平台。
“不可思议!”当问及对内地科技发展的感受,澳门直播协会副会长傅腾龙用这个词来形容。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澳门,大家都排队想参加这样一场科技盛会,我在出发前一晚也激动得睡不着觉。”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内地近两三年的变化比过去10年还快,从微信支付到AI大模型、人形,科技迭代效率提高,创新速度加快。
傅腾龙的亲身经历是内地与澳门数字合作潜力的缩影。据他介绍,他2014年开始在内地创业做电商,后来回到澳门推动当地社会数字化转型。“内地的互联网创业经历让我们掌握了互联网思维,这成为回到澳门后的天然优势。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澳门三十几平方公里的地域限制,将产品销往内地乃至国际市场。”
据傅腾龙介绍,2020年开始,澳门直播协会花了5年时间培训青年,推动跨境电商和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就在昨天,一家线下零售企业告诉我,培训后,他们通过找博主宣传,店里24小时内客流量激增,几天内备货基本售罄。这种思维转变让企业不断探索新可能,也是促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互联网无边界,澳门青年在实践中积累的能力,未来既能助力内地企业出海,也能助力葡语、西语国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他说。
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书任来自台湾,他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自2013年进入北大读博至今,他深度见证了大陆从移动支付到共享单车,再到短视频和AI大模型的飞速发展。“大陆几乎每年都有商业模式的迭代升级,不仅市场机遇庞大,还在硬科技领域积极投入。”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同时,互联网技术也为海峡两岸暨港澳的文化交流开辟了新途径,而大湾区则成为文化传播的“放大器”。
“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穿透力与透明度,将大陆各地的风土民情、真实生活状况传递给台湾民众,帮助他们直观了解真实的大陆。”林书任表示。
映宇宙集团执行总裁夏晓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微短剧已成为海峡两岸暨港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包含孝道等中华文化元素的作品在港澳台地区播放时,许多观众都为之动容,这种文化共鸣是我们天然的纽带。”据他介绍,集团特意向大湾区布局,在横琴组建团队,打造粤语直播板块和微短剧业务,不仅翻拍港台经典IP,还通过微信小程序、APP等多渠道传播,“既实现了经济效益,又能让中华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海峡两岸暨港澳的协同发展正在各个层面深入推进。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在发言中表示,香港已实现大湾区内个人数据跨境流动突破,下一步将探索行业数据合规流动,为大湾区的科研团队和企业提供更广阔空间。
澳门立法会议员黄家伦也提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出台的跨境电商扶持金政策,明确对澳资企业按1.2倍给予扶持,一家澳门的MCN机构借助合作区直播基地的补贴政策,仅用半年时间就从3人团队发展到50人团队,“这是祖国为澳门新经济铺设的快车道”。
“两岸本就是一家人,我们说着相通的语言,有着相似的饮食偏好,血脉更是紧密相连。”来自台湾的自媒体博主林宛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台湾在半导体、精密制造等细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而大陆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完整的产业生态,双方优势互补空间广阔。“未来期待更多的两岸交流,发挥共同的优势,将大陆的市场潜力与台湾的产业链优势相结合,共同建设我们根脉相连的家园。”
她表示,对于两岸关系及未来交流,期待推进两岸人才的互相交流与流通,这既有利于技术发展,也能促进两岸深度了解与认同。“我知道大陆已释放出诸多善意,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务实合作落地。”
“大陆能为每个台湾同胞提供实现梦想的土壤,期待更多台湾青年共同参与到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来。”林书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