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


(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插画:AIGC  插画:AIGC

  N晚报记者 王国伟 通讯员 唐一村

  日前,嘉兴市第二十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节正式启幕。全市14所中职学校的1420名学生将在61个赛场上挥洒青春、展示风采。

  二十载风雨兼程,技能节见证了一代代技能人才的成长与蜕变。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窗口”,技能节也展现出嘉兴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坚定决心。

  历经二十届的深耕与坚守,技能节已超越赛事本身,成为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今年的开幕式上,6位工匠大师将各自领域内的研发产品作为传承工具,交到6位职教学子手中,寓意着技能逐梦的火种生生不息。

  时光刻度

  三代人的技能情缘

  一代人有一代人心中的技能节,不同群体眼中,技能节也有着不同的模样。在“二十载征程回望:我和技能节的故事”访谈环节,三位讲述者分享了他们与技能节的点滴。

  “2005年我们筹备第一届技能节时条件有限。机械专业只考钳工,一台台虎钳、几把锉刀锯子,就是全部家当……”首位讲述人、嘉兴市教育研究院原副院长丁明华,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二十年前的场景。

  从几所学校承办、寥寥几个赛项,到如今全市职校踊跃参与、赛项覆盖各行各业;从简陋的训练条件到现代化的竞赛场地,丁明华感慨:“技能节就像一棵小苗,在大家的呵护下长成了大树。”

  第二位讲述人、嘉兴技师学院教师孙伟,自2005年带领学生参赛以来,培养出众多金牌选手,自己也收获了诸多荣誉,“二十届技能节,我一届都没落下——从市赛指导老师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教练。”在他看来,技能节不仅是学生展示技能、实现自我的舞台,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加油站”。

  每一届技能节,都是职教学子展示风采的舞台。不少学生从市赛、省赛一路走向国赛、世赛。

  海宁卫生学校的赵袁婷同学是其中代表,她在今年的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斩获金牌。“练习心肺复苏时,我的按压不是力度不够就是位置不准,模拟人上的指示灯一遍遍提示‘按压深度不足’……那种挫败感让我一度自我怀疑。”作为第三位讲述人,她分享了自己的备赛历程。

  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实现了从“做不对”到“做得对”,再到“做得稳”的蝶变。“每个人都不是天生优秀,但可以通过努力,一步步走向优秀。”赵袁婷用这句话与全体同学共勉。

  实力彰显

  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三代人、三个群体“心中的技能节”,正是嘉兴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印证。

  “十四五”期间,嘉兴职业院校师生共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一等奖1030余项,获奖总数4480余项,累计培养“全国技术能手”21名、“浙江工匠”17名、“浙江青年工匠”53名。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凝聚了嘉兴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上付出的诸多努力。

  优化布局结构,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近年来,嘉兴持续统筹推进中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区域“综特均衡”分布格局,满足地方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这一布局推动下,嘉兴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名列全省前茅,连续六年获评省级考核“优秀”,省中职“名校”和“双高”学校、专业数量与占比均位列全省第一梯队,“优质、均衡、融合”成为嘉兴职教的鲜明底色。近三年,全市新增技能人才24.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2万人,开展职业培训115.46万人次,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强化要素保障,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嘉兴积极推进教科人一体化发展,出台《嘉兴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推进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办学条件。

  贯通成才路径,拓展多元成长新通道。嘉兴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强化类型链条建设,按照一体设计、学段衔接、技能递进的路径进行人才培养。目前,已形成中本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单招单考、职普融通等多种类型赛道,充分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强化技能培养,打造技能成才新平台。嘉兴积极构建从学校到国际的五级竞赛体系,搭建“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的技能展示舞台,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持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从首届技能节的25个赛项、5所学校、千余名学生参与,发展到如今的61个赛项、14所学校、参赛面覆盖全体在校生。二十年来,全市中职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29.61万人,一批批优秀选手通过技能节成就出彩人生。

  未来已来

  共执嘉兴职教奋进之笔

  当前,嘉兴正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全面推进智造创新强市建设,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面向未来,嘉兴职业教育将如何作为?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金剑辉提出了四点要求:

  持续加强政治引领,把牢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方向。加强“技能报国、技能成才”宣传引导,以办好技能节等活动为抓手,讲好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的育人故事。

  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增强职教服务发展能力。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优化区域职业院校布局结构。

  持续加强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将改革重心落在教学一线和育人全过程,深化专业、课程、教材与教学模式的全要素改革。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产业—专业—课程—师资—基地”协同机制,构建中高本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强化教育政策与财政、科技、人才政策的有效衔接,形成人才培养高质高效、发展需求有效保障、就业需求有效满足、社会大众广泛认可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持续加强产教融合,提升双元育人培养实效。围绕“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和“645”服务业产业体系,深化“嘉兴订制”产教融合工程。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建强现代产业学院。通过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双元”协同育人体系,助力企业将人才技能转化为发展效能,持续提升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度。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