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冲 □ 本报通讯员 齐金超 张振磊 “执行案件周期长、执行程序节点杂、财产查控效率低、终本案件监管弱、群众满意度待提升……这些都是执行工作提质增效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突破质效瓶颈、激活司法动能,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向机制革新要战斗力。”黑龙江省嫩江市人民法院院长闫永恒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2024年,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提出“六清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建立“任务清、底数清、目标清、问题清、责任清、成效清”的管理模式,助推实现审判管理现代化。嫩江法院将“六清管理”工作机制融入执行实践全过程,用标准破解责任虚化,用机制打通程序堵点,用系统助力智能攻坚,推动执行质效全方位跃升。 “过去执行节点衔接松散,执行过程权责模糊,现在通过坚持‘任务清、责任清’工作导向,执行工作有了清晰的路线图和责任清单。”嫩江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主任吴迪说。 嫩江法院依托“执行指挥中心+执行团队”工作机制,建立由分管院长牵头抓总、执行局长统筹调度、指挥中心全程监管、执行团队具体落实的四级权责清单,层层压实管理责任;制定《“六清管理”执行工作机制方案》、工作流程图及任务分解表,以可视化、清单化方式将执行程序分为执前解纷、执行立案、财产查控等6个阶段41个关键节点,并将相应流程节点的任务、责任等逐一清晰列明,由执行指挥中心实时调度更新;配套编制审执联动会商、案款管理、结案管理等5项制度,为执行工作立“标尺”、划“跑道”,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管控。 2024年以来,嫩江法院执行案件平均办理周期从78.6天降至38.1天,执结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 “以前解决问题像‘打地鼠’,解决一个又冒出一个。现在整个执行流程以‘问题清、底数清’夯实管控根基,使得我们能够精准定位症结所在,靶向治疗。”嫩江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管延辉表示。 2024年,嫩江法院建立“问题清”动态排查机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力度、能力作风、信访化解、廉政建设四方面问题开展全面查摆,精准整治会商不畅、阅核标准模糊、案款发放不及时、执行工作不规范等10类突出问题,整改完成率达100%。 嫩江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大数据“体检表”和“显微镜”功能,推行执行质效监管红蓝黑“三色预警”机制,摸清底数,实时通报各项工作进展,于查封期限届满前一周、案件审限超5个月等重要节点启动预警程序,亮灯督办,督促承办人提交办案日志与结案计划表等。2024年以来,对查控不力、临期未结等情形触发预警信号83次,推动执行案件平均查控时间缩短至7天。 “过去对待‘老赖’和终本案件等棘手问题,往往办法不多、力度不够。现在通过强化‘目标清、成效清’结果运用,我们实现了从‘就案办案’到‘精准施策’的转变,执行效能发生质变。”嫩江法院执行局负责人袁春风告诉记者。 嫩江法院建立拒执犯罪线索专项台账,在深化“警执联动”及乡镇(社区)网格对接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借助“执行110”、执行悬赏、网格协查等手段,加大对“老赖”的打击力度,2024年以来累计成功化解积案50余件,执行到位800余万元。 通过“六清管理”系统化改革,嫩江法院实现了资源集约、效能倍增。2024年以来,嫩江法院执行结案3121件,执行到位金额2.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