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怡鹤
在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活力迸发的背景下,进博会成为高科技“尖货”的聚集地,越来越多外资高科技产品选择在进博会首发首秀。
在第八届进博会上,上海证券报记者在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技术装备展区探展了解到,不少高科技产品面向新能源车、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高成长赛道。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引擎”,成为科技型外企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新机遇,也为其继续投资中国、布局中国提供了新方向。
众多高科技产品在进博会首发
本届进博会上,亨睿碳纤维(HRC)公司首次公开展出中型电动垂直起降物流无人机LEU100真机。该机型是中国低空企业览翌航空的最新产品,最大起飞重量为140kg,最大航程为200km,设计巡航速度达到120km/h,最大商载为55kg。
“实用、灵巧、突出的续航能力。”亨睿市场总监陈文瑾这样概括这款无人机的特点。作为全球领先的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亨睿深度参与了LEU100的整机结构设计及制造,助力LEU100实现良好的轻量化效果,并在整机运输与总装效率提升、结构设计细节深度优化等关键环节实现重要突破。
在低空经济领域,亨睿已成为备受认可的一级供应商,深度参与国内低空市场多款主流机型的研发制造,服务小鹏汇天、沃飞长空、翊飞科技、壹通无人机等众多头部整机制造企业。
“八届全勤生”贺利氏在本届进博会上带来了首发产品AluLab。这是一款来自比利时的移动式LIBS(激光诱导激发光谱)分析仪,可在铝液生产现场快速定量检测铁、硅、铜、钠等关键元素。这款“移动实验室”专为改进炼铝工艺而设计,可助力下游的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提升质量控制效率,实现更稳健的工艺优化。
贺利氏技术专家告诉记者,这款设备创新性提出把实验室“搬到”生产现场的思路,攻克了仪器可能受到生产现场工况影响、液体高温影响等难题,使用激光60秒即可准确测定结果,不仅避免了运送铝液送检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风险和误差,也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实现节能减碳、智能化生产的目标。
索尼带来两项移动出行领域的全球首发技术:一是语义慧行(see-through V2X)系统,通过语义通讯技术实现可视化预警,可在障碍物遮挡情况下将行人或车辆形象实时叠加至驾驶员视野,显著提升复杂路况下的行车安全;二是“灵感之窗”,通过艺术化渲染窗外动态景观,智能切换画面以增强乘客空间方向感,为出行增加创意灵感。
外企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今年是索尼首次在进博会上集中展示其移动出行领域的技术整体实力。索尼中国车载产品事业部总监吴磊在媒体沟通会上说,近年来,中国的汽车行业在智能化、电动化的浪潮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索尼中国也积极投入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范式中。“未来我们还会考虑开发交互互动类的场景,通过索尼本地化的技术创新,为中国车企和用户提供一种全新体验”。
亨睿2014年进入中国,最早为国产新能源汽车供应碳纤维零部件,既伴随国产新能源车一路成长,也分享了中国大市场的红利。陈文瑾告诉记者:“最初在大众认知中,碳纤维作为一种高端材料仅用于豪华车型,现在在新能源车浪潮中,碳纤维在轻量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提升汽车的续航能力。”
随着碳纤维渗透进入中端新能源车,亨睿也成为全球唯一可为月销万辆以上车型供应热固性零部件的厂商。陈文瑾说:“中国的丰富应用场景以及政府强大的引导、支持能力是全球少有的。近期,我们陆续看到中国低空飞行器整机厂商签订大额订单,我们随时准备支持客户过渡到量产阶段。”
作为一家综合性科技巨头,三星将进博会视作全方位展示其科技产品矩阵的大舞台,从第一代折叠屏手机到第一款8K电视,这些产品从这里快速转化,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参展8年来,三星也是“参展商变投资商”的典型代表,8年累计投资270亿美元,占在华总投资的近48%,几乎全部用于半导体等尖端产业领域,并与3000家供应商协同发展。
三星自1992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布局从生产基地扩展到研发中心,逐步涵盖电子、重工、新能源、金融等产业,在华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三星方面在本届进博会上披露,截至2025年底,预估在华累计投资近564亿美元,尖端产业投资占比90%,是在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外资企业之一,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创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