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速递|中密控股接待中泰资管等2家机构 国际替代加速推进 一带一路市场空间约133亿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5年11月7日以线上会议形式接待了特定对象调研。中泰资管、等2家机构参与了本次调研,公司董事会秘书沈小华、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兼证券事务代表梁玉韬出席会议,就公司国际业务拓展、市场空间及人才储备等核心问题与机构投资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研基本信息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参与单位包括中泰资管(王路遥、刘雅南、陶世奇、陈琦、高兰君)及国信证券(年亚颂),接待地点为线上会议。

核心要点解读

国际市场替代进程:技术+服务+品牌驱动突破

针对国际存量市场对国外品牌的替代路径,公司表示,经过四十余年技术积累,已在主要应用领域具备替代国外品牌的技术实力。通过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服务解决客户关键问题,公司客户粘性显著提升,叠加国内外典型大项目业绩沉淀,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国际市场对公司产品的接受度持续提高。尽管存量市场直接大规模替代难度较大,但随着客户认知改善,对国外品牌的替代有望逐步增加。

“一带一路”市场空间广阔 增量业务为主要抓手

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潜力,公司测算显示,广义机械密封国际存量市场容量约4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约1/3,对应市场空间约133亿元。目前公司在沿线国家的业务以增量为主,该部分市场与各国固定投资规模直接相关,新项目量难以准确预判。公司现阶段策略为密切跟踪国际市场动态,在保障已知项目交付的基础上,第一时间跟进新增项目机会。

人才瓶颈阶段性缓解 设计团队建设持续加码

对于国际业务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公司指出,当前主要压力集中于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环节,因国际业务设计周期长、任务量大导致人员紧张。不过,近两年公司通过加大招聘力度(含海外招聘),新入职设计人员正逐步成长,设计压力已得到部分缓解。公司表示将持续向国际业务倾斜资源,人才瓶颈为阶段性问题,随着团队建设推进将逐步解决。

业务模式从“跟随配套”向“直接对接”深化

在国际业务拓展模式方面,公司早期主要通过为国内主机厂国际订单配套实现出海。随着品牌影响力提升,目前已与国外主机厂及终端客户建立更紧密的直接联系,业务模式从“跟随国内主机厂出海”向“直接对接海外市场”转变,海外市场拓展路径更趋多元。

本次调研显示,公司在国际市场替代、“一带一路”布局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均展现出积极进展,随着技术实力与品牌认可度的持续提升,有望进一步打开国际业务增长空间。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