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产业的“质量守门人”


    如今,“中试”概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场景中。在日前公布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提升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服务能力,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

    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样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成电路产品测试中试基地”采访时看到,橘白相间的国产首台250Mbps高性能测试系统——ST2532C测试机的绿色指示灯频繁闪烁,身着防静电服的学生在工程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完成板卡编程、外观测试等全流程操作……这座建在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内的中试基地,既是学生锤炼技能的实训场,也是深度服务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的“芯片质量守门人”。

    据了解,2019年,科创企业“集创北方”测试产能不足,急需扩建测试产线和大量补充相关技能型人才。在开发区政府的牵头下,与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进行接洽,2021年基地应运而生。4年时间里,这里已累计完成1亿颗芯片的功能测试。

    中试验证平台服务能力如何提高?在具体举措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日前发布的《关于开展制造业中试平台储备工作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中明确了中试平台的发展目标,即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同时,北京也制定了“做强一批、激活一批、补齐一批”的推进思路。第一要做强一批中试平台。坚持梯次推进、培优育强、以点带面,引导中试平台围绕战略定位、基础能力、技术优势、运行机制、服务成效、未来潜力等方面建设发展,按照“储备中试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的路径向更高水平迈进。

    第二要激活一批中试平台。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扶持、提质增效,推动中试平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竞争力。例如,针对具备公共服务属性但能力有待提升、作用发挥有待增强的中试平台,组织开展智能诊断、靶向提升、培训交流、经验赋能等系列活动,或鼓励通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等方式,指导中试平台“看样学样”、以学促改、以改促建,突破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不断向高水平迈进。对于发展仍然低效的中试平台,引导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进一步增强检验检测、试验验证核心功能,盘活资源、释放潜力,围绕优势业务方向转型发展。

    第三要补齐一批中试平台。强调稳步有序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平台,不断充实高水平中试平台新生力量。聚焦人工智能、人形、量子科技、清洁低碳氢、生物医药、工业母机、仪器仪表以及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关键行业领域,依托产学研用等主体布局建设中试平台。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