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需放缓、内需动能减弱等因素影响,四季度以来宏观经济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增多。但近期发布的多项数据显示,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集聚,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仍具备诸多有利因素。
国家统计局11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自今年8月份以来累计增速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高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成主要拉动力量,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成效持续显现。
作为反映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近期发布的社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快递业务量、挖掘机产销量等多项实物量指标积极向好。
为顺利完成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并推动“十五五”实现良好开局,稳增长政策在持续加力。近期国常会研究深入实施“两重”建设有关工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等扩大内需的文件密集出台。5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加快发行,加快投资和化债。
工业企业效益结构优化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其中,受上年同期基数有所抬高、财务费用增长较快等因素影响,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5%。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首席统计师于卫宁表示,今年各地区各部门着力做强国内大循环,积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带动工业企业利润稳定增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营业收入持续保持增长,为工业企业盈利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分行业来看,高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成主要拉动力量。1~10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8%,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结构持续优化。此外,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8.0%,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成效持续显现,1~10月份,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初步显现,利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细分数据显示,在原材料板块的化工、建材行业中,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文化用信息化学品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77.7%、73.4%、19.1%;在化纤、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中,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再生橡胶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61.2%、15.4%。
关于下阶段工业利润走势,证券宏观研报认为,要实现利润的持续改善,需在延续供给端结构优化的同时,通过扩内需政策打通上下游价差传导堵点,关注补库节奏与终端需求的匹配度,这些将成为判断利润能否持续改善的关键指标。
多项实物量指标表现亮眼
除了工业利润,近期多项实物量指标也表现亮眼。社会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全社会用电量8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这是今年以来单月增速首次超过10%,创今年月度用电量增速新高。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10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创今年月度用电量增速新高,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活跃度提升、消费潜力释放、产业结构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第三产业中充换电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等新兴领域的高速增长,与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的稳步提升形成呼应,印证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入推进。
铁路货运量也创新高。国家铁路集团最新数据显示,1至10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33.78亿吨,同比增长3%,创历史同期新高;日均装车18.6万车,同比增长4%,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快递业务量是反映消费市场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快递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业务量达1626.8亿件,同比增长16.1%。其中,陕西、宁夏、新疆等多地快递业务量增速超过30%。
挖掘机被视为反映基建投资的风向标,其景气度主要受下游房地产、基建需求变化以及自身设备更新周期等因素影响。1~10月,我国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共销售挖掘机19.2万台,同比增长17%。其中,国内销量9.8万台,同比增长19.6%;出口量9.4万台,同比增长14.4%,工程机械内外销迎来共振向上。
机构分析,受国内专项债发行提速、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及二手挖掘机出口加速等多重因素带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迎来复苏。此外,10月装载机、平地机、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内销同比增长33.2%、22.9%、41.7%、54%。在国家对大型基建项目的支持以及化债的推进下,国内工程机械需求有望稳步增长。
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力
随着“两重”建设加快推进,以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成、新增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等“增量政策”落地,将为基建投资回升提供支撑。
“两重”建设将作为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是稳增长政策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1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牢牢把握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强化部门协同,注重软硬结合,推动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稳步提升。
“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27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去年和今年分别安排了7000亿元、8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465个、1459个“硬投资”项目建设,充分体现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同步推进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的“软建设”务实举措。
李超表示,总的看,“两重”建设充分衔接了“十四五”和“十五五”时期的重大任务,充分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推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
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之一。国家发改委正在推动基础设施REITs扩围扩容工作。李超在发布会上透露,在工作开展初期,将仓储物流、收费公路、市政设施、产业园区等纳入发行范围;后续,在此基础上,又逐步增加了清洁能源、数据中心、保障性租赁住房、水利设施、文化旅游、消费基础设施等行业领域和资产类型。目前,发行范围已涵盖了12大行业的52个资产类型,其中10个行业领域的18个资产类型已经实现了首单发行上市。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积极推动基础设施REITs进一步扩围至城市更新设施、酒店、体育场馆、商业办公设施等更多行业领域和资产类型。
第一财经记者还注意到,根据各地披露的发债信息,11月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预计为4922亿元,较上月增长了超2000亿元。2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的使用,也为项目建设增加更多资金。
财政部此前表示,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部分省份项目建设等。其中,3000亿元用于化债,2000亿元用于稳投资。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也迎来新进展。据国家发改委介绍,5000亿元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城市更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