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墨璞嘉
11月26日,2025嘉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高端医疗产业集群创新合作论坛在上海举办。来自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医院及政府平台的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医疗产业并购的新趋势、新路径、新机遇展开深度研讨。
从全球医疗并购市场的重启信号到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提升,从企业并购的实践逻辑到风险防控的关键要点,从细分赛道的并购机遇到出海思路的转变,与会人士的分享勾勒出医疗产业并购的全新图景。
全球医疗并购重启 中国资产吸引力凸显
当前,全球医疗产业并购市场正迎来转折,中国医疗企业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全球并购版图中的重要一环,多重因素共同推动行业进入并购活跃期。
“2025年,全球医疗行业并购已进入重启阶段,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多重结构性因素的共同驱动。”上海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并购协会会长、易界DealGlobe创始人冯林表示。
冯林称,最核心的驱动因素是“专利悬崖”与内部研发瓶颈的双重挤压。2024年至2030年,美欧大型药企将有年销售额约3600亿美元的重磅药品因专利到期面临替代风险,同时辉瑞、阿斯利康、默沙东等药企增长曲线逼近拐点。
中国医疗产业全球认可度持续提升,成为国际买家关注焦点。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多家中国企业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核糖核酸(RNA)、AI药物研发等方向不断突破,实现首款出海和首个全球商业化产品,管线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或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临床阶段,展现出强劲的研发实力。同时,中国创新药授权出让数量连年增长,2023年至2024年维持在每年100多项的活跃水平。
“更具吸引力的是,中国生物医药资产具有显著优势,其技术性价比高、估值处于低位、管线丰富、项目周期集中,让国际买家愿意在当前阶段积极布局。”冯林表示。
与会专家总结,当前医疗行业较受国际并购市场关注的三大赛道为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与医药委托研发服务(CXO)。其中,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成熟度高、注册路径清晰,相关项目在欧盟和中东落地速度较快;而CXO企业凭借产能、成本及交付效率的优势,获得全球市场青睐。
多元主体入局 并购逻辑与风险防控并重
面对医疗行业的并购机遇,不同市场参与主体基于自身定位,形成差异化并购逻辑以及风险防控机制。
在企业层面,医疗器械行业的并购机遇尤为突出。瑛泰医疗投资总监方王魏表示,当前虽非医疗器械行业投融资高峰期,却是并购整合的黄金时机。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大量医械初创企业面临融资难题,并购整合的需求增加,而系列政策的出台也为企业并购铺平道路。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医疗器械企业单靠自主研发难以快速做大做强,头部企业的实践已证明,并购是拓展产品线、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未来行业有望出现更多整合案例。
在资本层面,政府投资平台和保险资金的入局,为医疗行业并购市场注入新活力。上海嘉定战兴私募基金总经理缪欢表示,政府投资平台围绕医械等区域核心产业及上下游,通过参股并购基金的方式探索并购业务,以并购为纽带吸引优质产业落地,实现投资安全性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兼顾。
平安资本高级投资总监、医疗团队负责人王霖透露,保险资金偏好拥有稳定现金流的生物医药项目,通过与产业方面、大型并购基金合作收购具备成熟现金流的资产,依靠稳定的现金流、分红与杠杆获取收益。
把握并购机遇需以防控风险为前提。方王魏提示,企业应聚焦主业及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减少跨界并购以控制风险。同时,海外并购面临跨文化、跨地区、跨法规等挑战,企业并购需谨慎,避免因并购失败消耗企业积累。他建议,企业走向海外时可优先通过小案例积累团队经验,再逐步探索更大规模的投资并购。
的并购实践为行业提供有益借鉴。迈瑞医疗全球公共市场总经理蔡剑表示,公司从2008年起开启全球化并购布局,核心逻辑始终围绕提升核心技术水平、拓展业务布局、补充上游原材料短板。
以迈瑞医疗收购HyTest为例,公司通过上游供应链垂直并购,实现体外诊断(IVD)上游原材料自主可控,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完善心肌标志物领域的业务布局。
并购新机遇浮现 赛道分化与出海升级共存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展望未来,医疗产业并购的赛道分化特征将更加明显,出海逻辑也正在发生改变,新的机遇不断涌现。
在细分赛道选择上,与会人士达成诸多共识。缪欢看好高端材料、AI影像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远创资本董事长蔡达建则建议关注医用高端耗材等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并购标的。
AI技术的发展为并购市场开辟了新空间,蔡达建表示,AI赋能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但AI公司在医疗行业独立发展难度较大,未来通过并购整合融入硬件厂家生态、实现软硬件一体化将成为重要发展路径,这也为相关领域的并购提供了新方向。
中国企业的出海并购逻辑正在从“带回来”向“走出去”升级。冯林观察到,以往跨境并购中,中国买家多聚焦于将海外技术、产品“带回来”,而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利用跨境并购加速全球扩张,通过收购海外渠道和产能抢占国际市场,该转变在医疗器械等中国供应链优势明显的赛道中尤为突出。
国际企业的本土化布局也为并购合作创造新可能。美敦力全球副总裁邓坚介绍,美敦力在中国本土化正从“在中国制造”升级为“与中国共创”,涵盖生产、研发本土化及创新生态化。中国已成为美敦力全球唯一设立两期风险投资基金的市场,有望催生更多并购合作的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