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负责人介绍,指引遵循凸显技能要素价值、合理反映技能差别、统筹工资分配关系、保障劳动者民主权利的原则,引导区域、行业、企业科学评价技能要素贡献,在法定最低工资标准之上分岗位类别和技能水平等级合理确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促进形成职工增技、企业增效、技能增收的良性循环。
横向按岗位分类,区域、行业、企业可结合技能人才所从事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任务以及岗位所需技能的复杂度、稀缺性、人力资本积累,将岗位按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一般可分成基础类、重要类、关键类和核心类。区域、行业、企业可参考指引对岗位分类的方法,结合自身实际,对技能人才从事的岗位进行科学分类,确定岗位类别的数量、称谓,明确不同岗位类别的划分标准、包含的具体岗位或职业(工种)、技能人才任职资格要求等。
纵向按技能水平分级,区域、行业、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和国家职业标准有关要求,明确每一岗位类别的岗位或职业(工种)包含的职业技能等级,并确定符合不同岗位类别要求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最低级别。
根据指引,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可采取月最低工资或月最低技能津贴等方式。
新华社记者 张晓洁(据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